
唐朝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唐代服饰特点:第一胡服盛行。红衫薄锦靴艳,罗衫紫帽绣珠,胡衫袖小帽顶尖,垂带安钿花要重。
唐代开创者李渊出于蕃族,原本也是少数民族,加上社会开放,西域少数民族以及波斯等外国人纷纷来到唐代都城长安。元稹《法曲》有云:“自从胡骑起烟尘,毛毳腥膻满咸洛。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火风声沉多咽绝,春莺啭罢长萧索。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窄袖绯绿短衣,长靿靴,蹀躞带,皆为胡服。此外还有回鹘装、胡帽、幂离【此字是错字】等。
第二,明确品官制度,以服色区别官员职位高低。黄色为尊贵之色,专属皇帝使用。
《唐会要》记载:“贞观四年八月十四日,诏曰:‘冠冕制度,以备令文,寻常服饰,未为差等。于是三品以上服紫,四品五品以上服绯,六品七品以绿,八品九品以青。妇人从夫之色。仍通服黄。’至五年八月十一日,敕七品以上,服龟甲双巨十花绫,其色绿。九品以上,服丝布及杂小绫,其色青。”
唐高宗总章元年,禁止官民穿黄,从此***成为皇帝的象征。
第三,唐代女装有襦、袄、衫、裙、披帛、半臂、背子,裙子、袄、衫是唐代妇女的常用之服,并以襦裙、披帛为代表。
裙子在唐时穿戴范围很广,普及率甚高,不仅皇室成员穿戴,民间妇女也穿裙子。我们从《簪花仕女图》、《虢国夫人游春图》等绘画以及历史文献记载中,都可以看出裙子在唐代服饰中的重要作用,犹如我们现在的裤子、外褂。
第四,唐代服饰,尤其是女装,呈现开放风格。
唐代的社会风尚,鼓励开放,深受胡服影响,唐代女装有低胸装、透视装、袒露装。周昉的《簪花仕女图》,所绘妇女皆披帔。透明大衫穿在宫女身上,宛如笼罩了一层轻雾,朦胧中又有那么一份剔透,含而不露,露而不裸。
唐朝经济繁荣昌盛,服饰也比较华丽。其中唐朝的女装最大的特点就是裙、衫、帔的统一,露胸,露手臂,这可以通过唐朝公主皇后的墓壁、唐朝留下来的画、以及唐诗中得以体现,粉胸半掩疑暗雪”,“坐时衣带萦纤草,行即裙裾扫落梅”,“罗衫叶叶绣重重,金凤银鹅各一丝”,“眉黛夺得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这几句诗,说的就是唐朝服饰的特点,你们自行感受一下。唐朝的时候,女性都特别喜欢穿红色的裙子,这也是当时服饰的特点之一,皇后呢,则喜欢穿***的裙子,源于五行阴阳,***是地位的象征。
唐朝从公元618年建立,到907年亡国,生生死死三百年,在全国各地特别是陕西地区留下了大量墓葬,很多墓穴里都有写实性的壁画和陪葬人俑。另外,在著名的敦煌石窟内,也留有丰富的壁画、纸帛画、塑像等,这些都为我们建立起了一个直观的视觉影像系统。
如果你按时间顺序逐个检视这些影像,会发现,从唐朝开国起的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直到女皇武则天时期,无论是神仙皇族、宫女侍婢还是官宦人家的夫人小娘子,绝大多数都体态婀娜苗条,鹅蛋脸+瘦长身材+窄袖上衣+高腰裙的组合尤其受欢迎。如永泰公主墓壁画里的这些侍女:
不过,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执政以后,社会审美风向标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剧烈转变。很有可能是受皇帝个人重口味的影响,唐朝美女们的妆容服饰和身材都象吹气一样迅速膨胀起来。
她们用***髻和真发掺杂,梳起高高的、蓬松的、有时歪向一边、有时垂在脑后的庞***髻,丰满圆润的面庞打上厚厚一层***,再涂满胭脂唇膏,这还不够,眉心、太阳穴、双颊、唇角等处还描画上或者贴上细碎花型。她们身穿色彩鲜艳的短上衣、高腰长裙和绕肩披帛,衣料上往往还有规则细密的团花图案,裙裾宽松飘逸,膨胀效果十分突出。她们骑乘膘肥体壮的高大骏马招摇过市,在浮华繁盛的年代画卷里,每个角落里的视觉元素,都堆积着丰足满溢。西安博物院“韩森寨唐墓十六钗”女俑如下: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迅速衰落,但以丰腴为美的时尚,却顽强地留存了下来。不仅如此,美女们的衣服反而越来越宽大糜费,发髻、首饰、妆容也越来越复杂,到晚唐时,简直是“凡能插戴的地方全部插上,凡能涂画的地方全部画满”。敦煌壁画里的晚唐贵妇们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