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包括清朝)之前中国与朝鲜的关系是如何发展的?
在今天的东亚朋友圈中,中韩两国的关系一直是影响地区繁荣稳定的重中之重。自萨德导弹系统在韩国国土上安家之后,两国的关系再次降至冰点。事实上,在东亚文明的历史脉络中,中韩关系曾的契合度长时间取决于东方的岛国日本。
海外恶邻
作为一个岛国,日本自身有着强烈的生存危机意识与向外部扩张的需求,贫瘠的领土促使他们注定走上向周边侵略的道路。早在大和国形成初期的公元4世纪,日本人就将朝鲜半岛视为充满粮食与财富的土地,更将当时的中国视为“如处女眼睛一般”的宝国。从这一时期开始,日本人就开始顺着洋流的方向进入朝鲜进行季节性的掠夺,并在半岛南部新罗与百济之间建立了“任那”(伽那)殖民地,直接介入朝鲜半岛的政治争斗。
图/公元5-6世纪朝鲜半岛
公元5-7世纪,来自中国的高句丽***与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与新罗展开了所谓的“朝鲜前三国”时代,三国之间的攻城伐交时常以日本侵略为战和的契机。唐朝时期,日本甚至直接率军支持百济势力复国,这种外部入侵则使朝鲜前身的新罗与唐朝建立了更为坚定地同盟关系,合力将日本势力彻底赶出朝鲜半岛。
回答者: 季我努学社青年会员 胡一舟
清前期中国与朝鲜的关系继承自后金。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与明王朝分庭抗礼,以独立的身份与周边交往,主要对象就有朝鲜。皇太极天聪元年(1627),后金通过战争与朝鲜建立“平壤之盟”,双方约为“兄弟之国”,规定了金兄朝弟,朝鲜向金输送岁币,两国正常通使、通商。通商主要以两种形式进行:一是在两国使团聘问之时,各自带商旅到对方国都进行使节团贸易;二是在会宁、庆源、中江设立互市市场,定期贸易。
当时朝鲜仍是明的藩属,在与后金交往中颇不积极,经常不履行互市、岁聘礼物等约定,致使双边冲突不断。崇德元年(1636),皇太极改国号为清,同年征伐朝鲜。1637年,朝鲜战败,自此由“弟国”沦为清的“属国”。至此,朝鲜一直作为清的藩属直到甲午战争。
(1636年战败的朝鲜国王李倧)
清前期两国的交往方式主要有“封(清)贡(朝)”和通商。通商方面,两国进行陆上贸易,同样,一是边境的互市,一是使节团贸易。最初清与朝鲜的互市贸易主要是官方贸易。就清而言,贸易主体是驻防官兵,主要目的是从朝鲜获取军需物资。随着清统一中国本土,这种贸易逐渐转向民间,且逐渐变成朝鲜依赖从中国进口物资(朝鲜实行海禁)。大量商品由清输入到朝鲜,甚至有些通过釜山的“倭馆”,输入日本。使节团贸易则随使团的往来而进行。
十八世纪朝贡图(局部)
朝鲜作为中国的藩属,适用于“封贡体系”,即朝鲜向清朝贡,清对朝鲜新王进行册封。朝鲜一年要四次朝贡,在年末一起上贡,这是所有藩属中最频繁的,这也表示两国关系最近。每一次进贡朝鲜都要准备一个两三百人的使团前往北京,耗费庞大,仅贡品及方物所费常常达到数万两白银。与此同时,清也要花费巨资,虽然回赠的礼品价值常仅为贡品的十分之一,但***要承担使团在中国境内的开销,这通常远超贡品价值。
封贡关系中还有一个重要活动是册封。朝鲜新王继位即要遣使向清请求册封,清廷则派出天使携册封使团赴朝。册封使团规模宏大,往往在五百人左右,册封礼仪非常繁琐且奢华,为了接待这个使团,朝鲜通常要花费一年财政收入的六分之一。
韩国为什么总喜欢捧李舜臣?
【用心回答,交流历史】
导语:题主这个问题提的好!韩国人之所以喜欢捧李舜臣,就我个人而言,我认为主要是因为以下几个原因:
【一】韩国与日本目前存在竹岛(独岛)领土纷争,而李舜臣为抗倭名将;
虽然我们经常提到韩国和日本时,经常合并称呼“日韩”,那是因为它们两个国家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在经济、文化等发展方面有着相同处。但是其实,韩国和日本的关系非常不好,可以说,韩国人在世界上最讨厌的国家就是日本了。
过去:因为从历史上,日本就是个类似于海盗的国家,中国人抗击倭寇,韩国人同样抗击倭寇,且韩国人在地里位置上更接近日本。历史上日本究竟侵略了韩国多少次呢?小的袭扰不算的话,大的侵略战争大致就有四次。分别是:
1️⃣第一次侵略:公元四世纪,还是倭国,尚未形成***制度,日本就已经侵略了韩国。对标倭国的历史年代坐标轴的话,就是东晋-西晋以及十六国时期。
2️⃣第二次侵略:公元663年,唐朝为了支持臣服自己的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百济***,出兵抗击日本侵略者,唐朝及朝鲜联军发动了“白口江大战”。这一仗打的日本侵略者落花流水,几乎是全军覆灭。
3️⃣第三次侵略:明万历年间,日本强人丰臣秀吉崛起,他一心想要通过占领朝鲜半岛进而图谋东方大国。明朝那也不是吃素的,立马出兵援助了朝鲜,最终将日本的侵略者赶出了朝鲜。
4️⃣第四次侵略:甲午战争后,日本战略朝鲜半岛,一直统治到了二战结束,时间长达35年。也就是说,在这35年中,韩国人是活在日本的侵略统治之下的。
现在:韩国和日本,还对一岛屿有着争议,日本称之为“竹岛”,韩国称之为“独岛”。说是岛屿,其实就是因为二百万年前火山喷发的两个岛屿和礁岩群。从地理位置上讲,该岛屿最近处离韩国本土为49海里,而离日本本土约为86海里。所以,韩国人一直坚持该岛屿为韩国的,而日本也是寸土不让,就这样僵持着。
所以,不管是在过去还是现在,韩国不管是官方,还是民间,对于日本都是有着很大的仇恨心理。而这种情况下,被视为抗击倭寇的名将的“李舜臣”自然就受到了韩国人的喜欢,几乎很少有例外。不断夸赞“李舜臣”,就会不断激励人们怀念抗击倭寇的成功,鼓舞自己,再接再厉,在未来与日本的竹岛(独岛)领土纷争中树立起一面强大的精神旗帜。
纵观韩国历史,本身朝鲜半岛就没有建立起强大的独立文明,所存在的***也都是依托于中华***,是附属国。
对外:几次面对日本侵略者,还是在唐朝和明朝的帮助下才抗击成功,免于灭国。在对外战争中,过于依赖外部支援。所以,几乎没有出什么有名的将领,这时候靠着“唐浦战役”、“鸣梁海战”和最终战死沙场的“露梁海战”名扬四海的李舜臣自然就受到了韩国人民的追捧。说实话,“鸣梁海战”李舜臣指挥的确实可以,以十三艘战船硬是靠着勇气以及天时地利,打退了日本百余艘战船,在韩国历史上实属难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