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服是中国传统服饰还是汉族传统服饰?你怎么看?
看到电视剧《甄嬛传》里面的人物甄嬛、华妃,《步步惊心》里的若曦,这些人物穿的汉服装都特别好看。
尤其是甄嬛在皇上面前跳的一段舞――《惊鸿舞》,
甄嬛翩翩起舞,舞姿优美,再配上舞曲:
翩若惊鸿,宛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
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
……
仿佛穿越时空,像《孔雀东南飞》中的刘兰芝
近年悄然兴起汉服热,抛开其争议不说,当你在公园景点等休闲场所,遇见一个个身着不同颜色不同花纹汉服的女孩,实在是赏心悦目。
那么,汉服到底是指“汉朝服饰”还是“汉族服饰”呢?严格来说,它是指清代以前,近四千年的汉民族服饰体系。
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指汉族传统的民族服饰,以汉文化为背景,体现汉民族风格气质、区别于其它民族的服饰。
汉服成于黄帝,定于周朝,传于秦汉。到汉朝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后来各个朝代,确定汉衣冠成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每个朝代因自身文化理念不同,汉服形制也有所不同。
商代汉服基本形成,上衣下裙,袖口较窄,饰以较宽的腰带。周朝汉服基本定型。
汉服,不是指汉朝的服饰,其全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当然它包括汉朝的汉民族服饰。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是从黄帝即位到明末清初,在我国汉族的主要居住区,以“华夏-汉”文化为背景和主导思想,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汉民族风貌特征的传统服装和配饰体系,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锦绣中华”、赛里斯国的体现,承载了汉民族的染、织、绣等杰出工艺和美学,传承了30多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受保护的中国工艺美术。
汉服有两大特征大,一是都有中缝,就是衣服正中有一条线,它象征为人正直,行的端做得正。二是汉服都是交领右衽,即y字形领,穿起来美观实用。
汉服“始于黄帝,备于尧舜”,源自黄帝制冕服,定型于周朝,并逐渐形成完备的冠服体系。因此后来各个朝代均宗周法汉以继承汉衣冠为国家大事,于是有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黄帝、尧、舜垂衣裳而治天下,益取自乾坤”,是说上衣下裳的形制是取天意而定,是神圣的。
汉服还通过华夏法系影响了整个汉文化圈,亚洲邻国如日本、朝鲜、越南、蒙古、不丹等,其服饰均具有或借鉴汉服的特征。
可见,汉服并不仅仅是汉朝的服饰,而是中华汉民族几千年来的传统服饰,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之一,是值得我们重视、继承和发扬的。
现在社会上流行“汉服热",越来越多的年青人喜欢穿汉服,这是个令人欣喜的好现象。
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应该有属于自己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这是一个民族和国家自信的标志。反之,将是我们民族的缺失、国家的缺失!
汉服热只是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一个缩影,“华夏复兴,衣冠先行,始于衣冠,达于博远”!
2017年***院做出重大国策:全面复兴传统文化。中宣部倡议让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实现活起来、传下去。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汉服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伴随着强大的中华传统文化复兴之势,一定会博得更多人的重视、发扬和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