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所谓的"汉服"究竟指什么?中国历史上真的有一种固定的服饰,为历朝历代所接受吗?
中国的汉服当然是中华汉人的服饰,而且有相应的固定式样,这种汉服的模式是有其核心理念,自汉代起,一直延续了下来,尽管每个朝代都有所改进,但核心理念认同却不能改动。比如说,自汉代开始的汉服,其衣襟右衽,不得改动,汉族右衽,异族左衽,这是中华***衣襟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服饰的不同。清末中国同盟会的于右衽,之所以把名字改为于右衽,其目的就是反满复汉,以汉民族的服饰右衽来提醒自己永远不忘恢复汉族国家的重任。从这一点看,汉家服饰,是有其不可更改的灵魂的,而且是传承了两千年。
所谓汉服,倒不如说华服说的更贴切。唐人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也就是后来的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的出处。
放眼古典时代,华夏民族的服饰确实是要比周边民族的服饰要更正式、更华丽。不仅仅是周边的苗蛮、鬼方、犬戎、匈奴,即使是西边的波斯帝国、希腊诸邦甚至是后来的罗马,也不曾有这般完整的服饰。
至于华服的制式,历朝历代可以说都不一样。就如同民族融合一样,华服也是在不断的融入新鲜的血液。从商周至大汉的立领宽袖,到隋唐时期融入的鲜卑胡风,再到宋代的小家儒风,再到明代浓浓的蒙古风,就包括清代的***长袍,其实也是八旗长袍和明代服饰的结合产生出来的服饰。
由此就很明显了,华服根本就没有一成不变一说,每个王朝都有对于自己服装的规定,这点尤其表现在官场公务员身上。其实对于普通老百姓,***的监管力还真没有那么强。像大多数老百姓穿的华服,其实都是素服,以白色、青色、黑色(这得是隋唐以后了)和红色居多,上面很少能有什么刺绣装饰,弄不好你就是犯了僭越之罪。至于劳动人民,大家为了方便干活,穿的都是短襟小背心。像现在流行的这些汉服,那都是大家闺秀、贵族大员才能穿得起而且有资格穿的。
而且***对服装的监管力度也因时代不同而定,像明初,你要是敢穿着蒙古人的衣服,或者是汉朝的大袖袍子在外面逛游,还拿不出***,***分分钟就得把你抓起来,直接定罪衣着违法。但要是在明中期以后,你就是在大街上裸奔,只要不把事情闹大了,***才懒得管你。
再有就要说一说清朝剃发易服的事情,其实也是被夸大了。的确在清初,朝廷对民间***取了非常严苛的,真的是在大多数地方做到了剃发易服。但是康熙初年,国情稳定,玄烨便下令将剃发易服改为移风易俗,表示对民间的发型服饰不在做硬性规定,支队公务员有强硬的政令。但是百姓宗室随着上层建筑的喜好和大方向前进,这可以理解成像权贵的跟风,所以不剃发不易服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你看看汉族占人口比例! 作为主体民族,这么大的一个民族竟然没有自己的服装文化,我可不信!
鉴于古代的社会制度,历朝历代,不论服装怎么变化,都能一眼区分他族!
古人相当讲究,当然会分与异族划清界限,也会与不同阶级划分界限! 不会像女人一样,没有国籍民族属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哪儿随哪儿,这就是男人象征血脉传承!
就算历史演变,你看保留汉族传统的地区,到现在都保留着礼制,难道入胡为胡?
看似一语中的,却没有事实依据!
基因分子学也证实汉族的血脉还是比较纯正的,而且只是平均值,肯定有纯血汉族,只是你没法发现而已!
总结:你的话经不起严格推敲
中国古代有哪些比较流行的服饰?
秦汉时期主要流行深衣,又分两种(曲裙和直裙)。东汉魏晋时期主以襦、衫、裙为主流。隋唐时期仍以襦裙为主,后来,胡服开始传入唐朝。宋朝时期,服饰偏向窄袖和瘦长,更显女子弱不禁风,楚楚可怜。元朝时期,服饰两极分化,贵族流行皮衣皮帽,贫民延续秦汉,也延续隋唐服饰。[_a***_]时期,多仿制唐宋服饰,主要特点在于礼服”凤冠霞帔”。清朝,旗袍是一大亮点,更能展示女子玲珑的曲线,裙子也改成了现在的裤子。
我国古代流行服饰,各朝各代都有其独特的美丽。我举一些具有特色的朝代,欢迎补充及评论。
汉朝
汉朝的冠服制度,大都承袭秦制。主要的有袍、襜褕、襦、裙。汉朝的纺织业已经很发达,有钱人以穿着漂亮的绫罗绸缎为美。汉朝的妇女穿着有衣裙两件式,也有长袍,裙子的样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唐朝
唐朝以胖为美,亦是我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工艺装饰普遍使用花卉图案,其构图活泼自由、疏密匀称、丰满圆润。用花,草,虫鱼图案居多,传统的龙凤图案也没有舍弃。这时的服装设计更趋向于,向往自由、舒适,肥美为主。最明显的特点是双轨制:在大的祭祀场面,穿汉服。在平时,唐代的常服是胡服(即鲜卑装)。唐代女装的特点是裙、衫、帔的统一。在妇女中间,出现了袒胸露臂的形象。
宋朝
宋朝是服饰史发展的一颗明珠,其特点是修身适体。宋时不论权贵的皇亲国戚,还是一般的百姓,都流行着直领, 对襟的一种服饰。其服色、服式多承袭唐代。宋朝的男装一般多穿交领或圆领的长袍,做事的时候就把衣服上塞在腰带上,衣服有黑白二色。宋代服装分三种:一种是自皇后、贵妃至各级命妇所用的"公服",一种是平民百姓所用的吉凶服称"礼服";还有一种是日常所用的常服。当时退休的官员、士大夫多穿一种叫做「直裰」的对襟长衫,有大袖子,袖口、领口、衫角都镶有黑边,头上再戴一顶方桶形的帽子,叫做「东坡巾」。
明朝
服饰如果指的是着装状态,不仅仅只包括服装,还包括配饰和妆容的话,我倒是想要推荐几种流行的妆容,古代的人称之为“时世妆”。
1.唐代八字眉与乌唇
唐代白居易《时世妆》一诗。此诗云:“乌膏注唇唇似泥,双眉画作八字低。妍媸黑白失本态,妆成尽似含悲啼。”介绍的就是这样一种妆容。
2.先秦两汉时期点唇
当时称唇部化妆为“点唇”。“点唇”就是不把嘴唇完全涂满,只是在下唇中间部位涂成一个圆点,上唇中央部位往上化,超出本来的嘴唇的宽度,嘴唇的其他地方用粉遮盖住,呈现出来的唇妆是一个类似三角形的样式。
回答:談到古代比較有特色的服飾,每個朝代的服飾都有它的特點风格及实用性,各有千秋。
【1】等級分明的夏商服飾
上自皇帝,下至百姓,每個人穿什么服饰,如何搭配,國家法律都规定死了,穿错了可不是闹着玩的,很有可能掉脑袋……。
【2】生動活泼的春秋战國服飾
春秋战國时期是政治上的大動亂,思想文化界大繁荣時期。這個時期人们穿衣风格各有千秋。
【3】古朴筒约的秦漢服飾
經歷了分裂動荡的春秋战國時期,中國歷史進入空前大一统。所设立的服饰制度 ,對後世產生深遠的影響。
【4】丰富多彩的魏晋服饰
秦漢大一统之後,中國歷史進入了魏晋動蕩時期。這一時期的服飾風格呈现出多彩多姿的局面。
【5】雍容華貴的隋唐服飾
汉服热的背后,作为传统文化的汉服是怎样在现代媒介中传承的?
汉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符号,如同汉字,日本的和服,越南的奥黛,以及韩服……诸如此类代表民族的服饰都不同程度得以传承与创新,而我们却是T桖牛仔,从传统文化传承上我们并非真的从源头上重视。近期的汉服热,归结于几点,一是民族自信,得益于改革开放发展的成果,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从贫到富,从弱到强,国家强盛,人民自信,文化随之得以重视与体现,真正塑造一个国家与民族的影响力,最难也是最深远的是文化,汉服开始盛行,其实是文化上不再唯命西方,我们的民族历史和文化在数以千年傲视群雄,只是近代百年落后,落后不是传统文化,只是工业文明。第二,汉服很美,在一段时期我们丧失美的选择和审视,传统文化要么被人为丢弃,要么被错误解读为跟不上潮流,相比如今的时装,民族服饰的生命力强盛在于文化赋予,但也是致命弱点,千百年改良和创新得不到真正应用,以现在的年轻一代敢于挑战与创新,认知到民族服饰美的一方面。第三,国学的盛行助推汉服复活,古琴、书法、国画、戏曲开始被重视,学习与传承的越来越多,汉服自然必不可缺,加之教育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学校开始传承传统文化。第四,文化输出越来越多,电影、电视剧、大型民族文化演出剧目输出,让世界认识到中国美,中华民族魅力,从而增强汉服穿戴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