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玛时尚搭配

服饰文化 南北

  1. 为什么港片和大陆片的清朝电影的官帽不一样?

什么港片和大陆片的清朝电影的官帽不一样?

香港的不严谨,大陆的也不严谨。其实,清朝皇帝和官吏有三套不同的帽服,一套是朝服冠,又分为夏、冬朝服冠,官员的夏朝服冠就是陈道明版《康熙王朝》里吴三桂戴的那种,实际上帽沿上应该饰有一颗珍珠的,和陈道明戴的皇帝夏朝冠形制相似,如下图:

而大臣的冬朝服冠,就是《铁齿铜牙纪晓岚》里和珅戴的,如下图:

其实,剧中上朝时,只有和珅的这个装扮弄对了,其他大臣包括纪晓岚在历史上也必须这么穿的,否则说是君前失仪。可惜现在的编剧都不懂。大家平时在电视剧里经常看到的清朝官员的帽子,其实是另外一套,叫吉服冠,就是平时戴的。而且,戴吉服冠是不会加上披肩的,披肩是戴朝服冠时才能加。

服饰文化 南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所以,像剧中大臣们戴冬吉服冠,加披肩的穿法在清朝是不伦不类,如果一个官员要这么穿,那只会被别人嘲笑连衣服都不会穿。

这张图片里,御前侍卫们统一穿吉服袍(就是有斜线海水江崖的),外罩补服(就是胸前背上的图案),戴夏吉服冠(仔细看帽沿上还饰有珍珠),佩腰刀。而且御前侍卫是最低是五品以上,级别相当于知府,就是今天的厅级***,帽子上是有花翎的,而现在***剧里,御前侍卫帽子上都没有花翎,是大错特错。御前侍卫穿黄马褂因为他们是天子近臣,需要衬托君威。一般人都当不上御前侍卫。像和珅就是御前侍卫出身,还格里,尔康也是御前侍卫。

说到香港早期电影里,清朝的官帽都搞错了,像下面这个:

服饰文化 南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先上个经典港片清醒一下头脑

再来个典型的港片剧照
这个形象真要是出现在清朝雍正年代,估计先掉脑袋的就是这些血滴子了!

在早些年,很多的香港电影电视对于古装片很多都不严谨的!就是只顾剧情,不顾形象,主要是产出也比较大,要不八九十年代的香港号称东方好莱坞呢?演员业着急赶场顾不了那么太多了!

再则,那时候的香港,***业蓬勃发展,几个哥们,凑两个钱,成立一电影公司,立马开张营业,哪管了那么多引经据典的研究细节呢??还拍摄了超级多的烂片!最典型的就是那个时候看港台关于清朝的电影电视,演员都梳着大背头,后面梳着根流光水滑很粗的一根发辫子,跟实际的满清金钱鼠尾的发型要求差了不止一星半点儿,不伦不类!你说为了一部片子你让那些演员剃个大光头,也没有几个愿意付出的!

服饰文化 南北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狄大哥,你这个发型确实该杀!留发不留头滴!)


再一个搞笑的而且在当时非常疑惑的就是,为啥清朝人喝酒没有菜?是他们买不起吗?后来才明白:减少成本,连个道具都省了![捂脸]一句话:商业气氛比较浓厚!

相对来说,大陆的电影公司,前些年还是公有制的居多,比较正统,讲究传统东西,你不能天马行空不伦不类的!虽然这些年有些不济,毕竟大陆那个文化底蕴还在,做电影电视的大部分还是从一些学院派转行而来,还是略还是讲究一些的!




这些年大陆***业相对来说私营影业公司增多,服装道具拍摄场面宏大,但是可能就不太严谨了!你要一家***剧公司三五年拍出一部红楼梦那样的经典,不是不可能但是没有哪个老板愿意等你!投资首先得见经济效益,然后才是是社会效益!电视剧《红楼梦》之所以成为经典,那是多少人可能付出毕生的所学,绞尽脑汁,孜孜以求的结果!象那种良心剧,凤毛麟角了!一个是学识,一个是经济效益,再一个社会环境,综合影响!

因此,从一套看似简单的官帽官服,见微知著,折射出时代的烙印!

最后,再来个搞笑的,逗您一乐

答,

不管是港片,还是大陆拍的电影,使用的官帽,衣服都是服装道具。为了拍摄的效果,还要根据拍摄的资金问题定制的这批道具的质量也不是一样的。

清朝的官服是根据帽子上的顶戴花翎来区别官职的大小不一样,和尊卑贵贱的,这些东西在博物馆里都是文物,在古玩市场里都是古玩,特别的贵。

就是在封建朝代的官员,品位低的或者没有存在感的,就不一定能混得上一个真正的官帽,”狗尾续貂”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因为花翎是一种鸟的羽毛,产量低,如果皇帝陛下一高兴,封官许愿多了,没有办法呀?就找些类似这样的东西,替代。当时大臣和百姓都觉得穿这样的衣服的官员可笑,就连当时穿不上真官服的官员都觉得自己可笑,像演戏一样的。出入朝堂,尊卑贵贱等级森严的地方。就更没有尊严了。

顶戴花翎的一套官服要花费不少钱,并且还是官员的门面,在没有定制的时代,只能按照款式颜色,进行手工的制作。为此,朝廷之上的大臣之间,朝服差别很大的。我们看见的工厂化,标准的生产,在我们这些习惯了穿这种衣服的眼睛里,不觉得效果不好,我们眼睛看不到顶戴花翎的官帽真正的魔力,以及穿在身上的风光无限好!要是遇到好的演员能多少看到他们内心深处激动,以及各种各样表演来把当时的气氛还原,不过***的毕竟是***的。

大陆的电影厂也是地域不同,美工设计方案不同,衣服的款式和质量不同,剧组通过演员穿上道具,营造的一种感觉,以达到还原的效果。其实我觉得应该是多到博物馆或参观美术馆的作品,这样在脑海浮现场景震撼要比一般的电影画面有震撼的感觉。

越是大片,越是资金多,并且用心制作的,这种电影的制作还原效果越好,一旦发现它接近你在博物馆或美术馆看到的震撼一样。我就知道这是一部好的古装电影,没有瞎搞。

不好意思,恕我实话实说,是你太挑剔了!

京剧舞台上,演员拿根毛掸子比划着,那就是马,没有人说不好!

看戏,在于看故事,看意义,找乐子,意思差不多就行了,

所以大陆、港片道具师都没有太在意!考据的功夫可能不到,也没必要!

在官帽的佩戴上大陆的清宫戏确实要相对港片严谨一些。清朝官帽他上边还有装饰也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顶戴花翎”。顶戴是帽子上的宝石,花翎是装饰的孔雀羽毛。花翎是清王朝官员最渴求的存在。清朝靖海大将军施琅在立功后,康熙赐他爵位,他宁可不要爵位,也要康熙授他二眼花翎。花翎为一眼,二眼,三眼区分。三眼最为尊贵,满清300年只有七个人得到过三眼花翎,其中福康安和李鸿章最为著名。

官帽的区分也主要是通过冠顶的宝石来区分。清朝的礼仪中,一品官员佩戴红宝石,二品官员是珊瑚,三品官员则为蓝宝石,四品用的是青金石,五品那就用水晶,六品用材料砗磲,七品是素金,八品用阴纹缕花金,九品则阳纹镂花金。无顶珠的就是无官品。

帽子也分为凉帽和暖帽两种。细化来又有朝服冠,吉服冠两种。朝服冠是重大庆典和祭典如新帝登基的时候才佩戴的。吉服冠也是常服冠,平时所穿戴的。

凉帽就是我们在很多图片中看到的一种圆锥形的帽子。暖帽则是***有一圈圆形的外延向上折起。凉帽是春夏穿戴,暖帽则是秋冬穿戴。清朝还有一种帽子就是便帽,俗称瓜皮帽。由六瓣组成,是朱元璋发明的,为***稳定之意。

文/红雨说历史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ature-uk-amateurs.com/post/563.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