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认为中国的传统服装是什么?
中国,从时间长河的漫长发展历史来看, 能称得上国服的服饰太多太多。
因此,如何定义中国的传统服饰,需要从历史,地理和文化多角度剖析和解答。
第一,从中国的历史发展角度分析。
中国拥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在这漫长的时间长河中,中国文化留下了享誉中外的宝贵遗产。
而回想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长达千年的封建王朝,在中国的历史上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印记。其中,尤以汉唐文化著名。
汉朝,是继秦朝之后的大一统王朝,主要分为西汉、东汉时期,共历29帝,享国四百零七年。因皇室姓刘,故又称刘汉,是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汉朝和约略同时期欧洲的罗马帝国并列为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文明及强大帝国。两汉时期奠定汉地范围,极盛时东并朝鲜、南包越南、西逾葱岭、北达戈壁,国土面积约达609万平方公里。公元2年,西汉全国人口达六千余万,占当时世界的三分之一。华夏族自汉朝以后逐渐被称为汉族。
传统服饰就是心中的寄托,无限的遐想。服饰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中国人被西方人打败之后,一度怀疑自己的文化,因而传统服饰被外来服饰取代。甚至传统节日也被洋节取代。虽然现在存在汉服与民国服饰之分歧,但这并不重要。大家没忘了就好。
谢邀!
本人对历史研究不深。姑且一试。抛砖引玉,也博得大家一笑吧。
按照汉代以前一直到整个汉代中原传统服饰,应该是上衣下裳。即上身为宽襟大袖,左领盖右领,腰带一栓即可,就是我们通常说的袍子;下身穿裳(读音CHANG)服,就是我们说的裙子,没有内衣***。古代的鞋比较复杂,如履、屐、靴、屣、屦等,而履最常见,有皮革的,也有麻丝材料的。有身份的人头戴峨冠,平民百姓以绳束头,只能梳头不能剪发。这只是主流服饰。这叫汉服。就是古代主流的标准传统服装。
后来经过不断演变,尤其是元代蒙古族、清代满族统治天下,使古代服装发生巨大变化。明朝的时候,官方服饰已经变成长衫,即上衣下裳一体化,内穿长裤或短裤,角穿筒靴。
当今社会,人们所穿服装都是西方人的传统服饰为主。已经丝毫没有汉服影子。中山装、西服、夹克、衣帽裙子、背心等等,都是西方元素,长衫、短衫、旗袍等兼具满族的元素。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人强烈要求恢复汉服作为我们国家主流服饰,这是好笑的,也是不可能的。我们总不能上穿宽袖大袍子,下穿大裙子,头戴峨冠或者束发留胡子,满街到处跑吧。是不是?
唐朝的服饰有什么特点?
抛砖引玉,我们所知道的唐风,其前期是继承隋朝的服饰特点,当时的服装并不宽大华美,女性的衣饰还是汉族服饰的典型装扮,裙子较窄。中期到后期受到胡风的影响,服饰向宽大转变,这也和当时的国力有关。女子也流行穿男装, 幞头和靴子,这一时期披帛是女子服饰里很有特点的一种服饰。唐朝是一个开放的朝代,每个时代的服装都受到当时经济,文化,政治等等领域的影响,所以唐朝的服装就有很大的包容性,胡人的打扮方式有很多借鉴。到了宋朝,从短命的五代中建国,本身就像恢复汉族的正统地位,所以服饰都在复古,整体看起来比较窄小,[_a***_]继承了唐朝的制度略有改变。这一时期出现了褙子这种紧窄的服装,而且裤子在这时很流行。 但无论何时女子的时装都是异彩纷呈,每隔一段时间都有很大变化,并不比现在时装变化的速度慢。
唐朝从公元618年建立,到907年亡国,生生死死三百年,在全国各地特别是陕西地区留下了大量墓葬,很多墓穴里都有写实性的壁画和陪葬人俑。另外,在著名的敦煌石窟内,也留有丰富的壁画、纸帛画、塑像等,这些都为我们建立起了一个直观的视觉影像系统。
如果你按时间顺序逐个检视这些影像,会发现,从唐朝开国起的高祖李渊、太宗李世民、高宗李治直到女皇武则天时期,无论是神仙皇族、宫女侍婢还是官宦人家的夫人小娘子,绝大多数都体态婀娜苗条,鹅蛋脸+瘦长身材+窄袖上衣+高腰裙的组合尤其受欢迎。如永泰公主墓壁画里的这些侍女:
不过,到了唐玄宗李隆基执政以后,社会审美风向标发生了一百八十度剧烈转变。很有可能是受皇帝个人重口味的影响,唐朝美女们的妆容服饰和身材都象吹气一样迅速膨胀起来。
她们用***髻和真发掺杂,梳起高高的、蓬松的、有时歪向一边、有时垂在脑后的庞***髻,丰满圆润的面庞打上厚厚一层***,再涂满胭脂唇膏,这还不够,眉心、太阳穴、双颊、唇角等处还描画上或者贴上细碎花型。她们身穿色彩鲜艳的短上衣、高腰长裙和绕肩披帛,衣料上往往还有规则细密的团花图案,裙裾宽松飘逸,膨胀效果十分突出。她们骑乘膘肥体壮的高大骏马招摇过市,在浮华繁盛的年代画卷里,每个角落里的视觉元素,都堆积着丰足满溢。西安博物院“韩森寨唐墓十六钗”女俑如下: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力迅速衰落,但以丰腴为美的时尚,却顽强地留存了下来。不仅如此,美女们的衣服反而越来越宽大糜费,发髻、首饰、妆容也越来越复杂,到晚唐时,简直是“凡能插戴的地方全部插上,凡能涂画的地方全部画满”。敦煌壁画里的晚唐贵妇们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