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玛时尚搭配

魏晋服饰文化

  1.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特点?
  2. 魏晋时期的服饰,为何有人说独领风骚?

魏晋南北朝时期服装特点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服装特点可以概括为:紧身圆领、开叉。其中:

一、男服服饰

1、礼服:除了北周以外,最大礼服祭服,仍只有一种,与汉代大致相同,惟衣裳主色稍有差异。

魏晋服饰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2、平冕服:各级的形式、服色大致相同,唯衣裳上的章纹,天子用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等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等七章,天子用刺绣文,公卿用织成文。

3、委貌冠服:为公卿行卿射礼之礼服。衣黑而裳素,中衣以皂缘为领袖。

4、朝服:同于汉代,天子与百官之朝服以所戴之冠来区别,亦都有五色朝服,魏晋南北朝以绛朝服为主。

魏晋服饰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5、通天冠服:魏晋南北朝,各王朝均以此服为天子的朝服,也是次等的礼服。着绛纱袍,皂缘中衣,黑鞋。

二、魏晋南北朝妇女服饰,魏晋时期妇女服装承袭秦汉的遗俗,并吸收少数民族服饰特色,在传统基础上有所改进。

一般上身穿衫袄襦,下身穿裙子款式多为上俭下丰,衣身部分紧身合体,袖口肥大,裙为多折裥裙,裙长曳地,下摆宽松,从而打到俊俏潇洒的效果加上丰盛的首饰,反映出奢华糜丽之风此图为穿汉化衣裙的贵妇。

魏晋服饰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魏晋时期的服饰,为何有人说独领***?

魏晋南北朝服饰 另一种常见的军服“裲裆”,也产自北方地区。军士穿上裲裆时,犹如我们今天穿的背心,前一块后一块搭套在褶服外。也有的军士直接在内衣外套穿裲裆。但无论上身如何穿戴,军士们的下身必定是便于骑马的裤装。 在军营这残酷的环境里,军士们没有朝堂上文武百官的讲究,一切以方便为主。面对残酷的生存环境,花架子的东西就顾不上了。

如果“袴褶”和“裲裆”不够威风,显不出军人的气势,那“甲骑具装”绝对能满足人们对军人的想象。 能穿戴“甲骑具装”的军队,一定是重骑兵军队,这可是魏晋南北朝人的“特种部队”。当这些身穿“具装”的特种部队出场时,凛凛的气势会惊倒众人。只见军士们头戴盔套,身披战甲,手执盾牌,杀气凌人。就连战马,也穿戴一新,套上铁甲,显示出特种部队的种种不凡。 光有威风气势还不行,“甲骑具装”也同样具有“袴褶”和“裲裆”的方便,甚至还多了防身的保护作用。 “具装”由铠甲制成,为适应战争需要,人们对这种军服的设计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或将铠甲制成鱼鳞状,或用铁与皮合制。如此改造设计后的铠甲,极大地改变了铠甲笨重的毛病,使铠甲变得越来越轻便精细。军士们厮杀战场,多少能减少一点沉重了。 或许是军士们的宣传,作为军服的“袴褶”,也悄然在人们的私生活流行。回到家中,是人们最为放松无拘的时刻。袴褶的方便与舒适,也使得它成为人们私居时的服装和应急时所穿的衣服。 除却军士们追求衣服自在外,渴望以衣晒风度的士人们或许还不知道,最好的时尚藏在民间,大隐隐于市。

魏晋南北朝服饰 当时的民间掀起了真正的服装风尚,那是社会动荡带来的南北文化交融之果。广大身处社会下层的人们,比如中原地区的人民,吸收少数民族的服装元素,在自己的服装中,加入鲜丽、欢快、开朗的色彩感。 “朱紫玄黄,各任所好。”连汉族的男儿们也受异族色彩吸引,改变着原本单调朴素的素色风格。色彩喜好的改变,反映着服装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以及生活在下层的人们那乐观向上的心态。 这是魏晋南北朝民族融合的人生,丰富多彩的融合别有魅力意义。 感受到服装融合魅力与意义的,还有北周等王朝。北周王朝很会变通,实行着胡汉并举的着衣政策。在正式场合,倡导穿戴汉魏衣冠。在非正式场合,倡导穿戴鲜卑服装,让人们作为穿戴。

魏晋南北朝服饰 渐渐地,在北朝晚期形成了民族融合的结晶——“复合服制”。在滚滚历史浪潮的验证中,成为我国服制上瞩目的变化。 其实,在当时的人们对服装追求自我、潇洒不拘的表面情形下,还隐藏有魏晋南北朝时期严格的服装等级规定。只是在民间人们并不认可,无法让规定实行。 别的不说,当时的人们在服装用料的选择上,基本上是尊卑不分。也许这让当时的朝廷恼怒,却让今天的我们,看到了魏晋南北朝人对服装等级规定的突破。感知而去,也让我们得以感知到魏晋南北朝人自我意识的觉醒。 衣袖飘飘,那一件件承载着故事的服装,不正是魏晋南北朝人的诉说吗?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ature-uk-amateurs.com/post/456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