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吴越文化是哪里的文化?吴文化和越文化又有什么不同?
不知道大家听说过这么一个成语没有: 吴越同舟。这个典故出自《孙子-九地》:
"夫吴人与越人相恶也,当其同舟而济,遇风,其相救也,如左右手。"
换句话说,“吴”与“越”是同舟共济不可分的;虽然在政治上“吴越”常常是互为敌友,然而,在文化上是不分彼此的。
通俗来说,吴越文化就是“江浙文化”,如果再将时间倒推,就是“东夷文化”,它们是“同宗同源”的“双胞胎”;如果再一次倒推,那就是“河姆渡文化”的传人。
既然是“双胞胎”,它们必然有着共同的文化特征,其中最明显,与中原文化区别最突出的就是“断发纹身”;(不同于“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
还有就是“舟楫”;古时候吴越文化其实就是“水乡文化”,小型船只比如说独木舟是少不了的;
另外,由于相对海拔较低,地下水位较高,因此古代吴越的丧葬习俗与中原不一样,常常有“悬棺”出现。
最后的文化特征就是“吴侬软语”,也就是方言;因此派生出来的戏曲还有“评弹”都与中原文化的高亢激昂有着天壤之别。
当然还有许多比如建筑风格,民间绘画,园林艺术等等,不一一介绍了。
本人母系是越人,父系是吴人,吴语越语可无障碍随时跳转。对此是切身感受,不是第三方观点。
我的感受是,吴人温婉精致,越人豪爽粗犷。就苏杭二州来说,杭州是翩翩公子,苏州就是大家闺秀。两地人的差异讲好笑点,就是无锡人跟你吵架骂出来都是软酥酥的,而绍兴人喝个咖啡都是一声吼:来窝(碗)咖啡,要度(大)窝格!
那是因为吴文化是周王室带到吴地的,而越文化是中原文化为基础,更多地融合了当地土著山民的原始文化。这就是差异。
越灭吴后,两种文化融合至今,融合后的吴越文化个人认为吴文化的成分较多。另外地域上吴越分界还是很明显的,方言、饮食、习俗都不一样。我老家是个小镇,讲吴语,算吴地风俗。但往西南三公里,就讲越地的方言和风俗了。娶亲的时辰都不一样,呵呵。
吴越文化又称江浙文化,是汉文明的一部分,以太湖流域为中心,包括沪,苏南,浙,皖南和赣东北地区,吴越文化是同宗同源的,是百越人创造的。
吴越文化历史优久,七千年前有河姆渡文化,六千年有马家浜文化,五千年前的良渚文明已进入古国时期,吴越文化是一脉相承发展起来的,是中华文明重要起源地之一。
吴越文化培育了世界上最早的水稻,住的是独特的"干栏式"建筑,出行以船为主"胡人便于马,越人便于舟。"
春秋时期,百越地区出现吴,越两个国家。越国出现比较早,《史记-越世家》载:越王勾践,其先禹之苗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
吴国则是周太王子泰伯,仲雍率亲族来到江南,以姑苏为都建立的国家。
吴越两国王室为华夏裔,人民是百越人,《越绝书》上说"吴越为邻,同俗并土。吴越二邦,同气共俗。"也就是说,吴文化和越文化语言风俗文化相同,都是由百越人创造的。
春秋时期,楚国***取"联越制吴"政策,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扶持越国,对抗吴国,上演了吴越争霸的历史大戏。
吴文化和越文化经过震荡,碰撞,交流,形成独特的吴越文化,民风尚武骁勇善战。
三国时期,吴越地区已经非常发达,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涌现出周瑜,鲁肃,张昭,顾雍,吕蒙,陆逊,陆抗,陆机等众多风云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