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国为什么少数民族有民族服装?而汉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
汉族不仅有自己的民族服装,我还呼吁在重要场合应该提倡穿汉服、行汉礼。
汉族有自己的民族服装
严格意义上说,汉族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除了少数民族统治国家的元和清两个朝代,其他时期的主流服饰都应该算是汉族服饰。
现在,在世界上汉族服装的代表应该算汉服、唐装和中山装。而现代人日常衣着,包括一些西装元素的常装,也应该算汉族的服装。
汉族是指炎黄子孙,起源于上古,是中国人民的主流
汉族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炎帝和黄帝,也可以叫做炎黄子孙,目前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主流,人口约十三亿,占绝大多数。
汉族这个称谓应该来源于汉朝,就像我们的文字称为汉字一样。汉族人最初就是指中原和华夏人,而其他少数民族主要是以后由汉文化统一的蛮、夷、戎、狄部落组群或者边远附属国。
由此,中国历史上除了元朝和清朝两个时代是有蒙古族和满族人统治,而强行推行两个民族的服饰以外,其他时期,国家主流服饰就是汉族服饰。
少数民族穿戴自己的服饰有两个原因
目前,也不是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很多民族也已经不再穿民族服装了,比如满族、***这些人口相对较多的民族,他们的日常穿戴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了。
人们都知道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但是很少知道汉服就是汉族的民族服装。
汉服最先起源于商周时期,随着历朝历代对汉服的改进、融合,汉服不断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色。但到了清朝,满族入关后下令汉族“剃发易服。”因此,清代期间,汉族服饰基本以满服为模式。也可以说,清朝时期,汉服服装真正意义上停止了它的传承。
汉服是我们汉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在古代,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汉服,是四书五经中的冠服系统。有《诗经》、《尚书》、《周礼》等为基础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
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在《史记》中,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其实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在殷商时期。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汉服中的“汉”字亦指的是汉族。如《马王堆三号墓遣册》关于“汉服”最早的记载:“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 中的“汉服”是指汉朝的服饰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款式的汉服到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周代后期,由于社会的各种文化发生了极速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进一步完善有着一定的影响,各诸侯国间的服装风格也开始有了明显的不同,并创造了深衣。
冠服制被纳入“礼治”中,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古代的衣冠服制更加详识全面。
然而,汉服的传承到了清朝,就戛然而止。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消弱汉人的民族的认同感,也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了“剃发易服”有着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其严厉程度可见一斑。
顺治二年时,清廷再次强制汉族人一律改为满族服装。有乡间的农民因不知朝廷法令,偶尔着明代服装进城,大多要被剥得全身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