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目录一览:
畲族的特色民俗风情
1、畲族民族风情:忌吃狗肉猫肉等、传统服饰斑斓绚丽、婚姻自主、畲族现行土葬、重视传统节日。
2、畲族的特色主要体现在女性服饰上,以凤凰形态贯穿整体,故称“凤凰装”。名俗风情如下:畲族忌吃狗肉、蛇肉、猫肉,更不能用筷子打猫,小孩忌吃鳝、鳗,到别人家做客吃点心时,不能将点心吃光,应有所剩余。
3、服装:畲族妇女的传统服饰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衣尚青、蓝色,多着自织的苎麻布,衣右襟和袖口镶花边,色彩斑斓绚丽。服装款式有福鼎式、霞浦式、福安式、罗连式和丽水式之分。福鼎式通常称福宁东路装,上衣分大领和小领。多用水红、水绿做底色,加绣花纹。
4、畲族的特色民俗风情主要体现在其独特的服饰文化上,尤其是女性的“凤凰装”。这种装束以稿局凤凰的形态为主要设计元素,因此得名。在畲族的饮食文化中,有诸多禁忌,包括不吃狗肉、蛇肉、猫肉,并且禁止用筷子打猫。儿童也被忌讳食用鳝鱼和鳗鱼。在他人家中做客时,吃点心应留有余地,不宜全部吃完。
畲族服饰男子服饰
畲族男性服饰主要包括上衣、长裤、绑腿和帽子等。上衣款式通常为对襟或斜襟,领口和袖口有精美的装饰,下摆则绣有花鸟图案。长裤多为直筒裤,裤腿宽松,裤脚同样绣有花纹。绑腿是畲族男性特有的服饰之一,主要作用是保暖和防蚊虫叮咬。帽子则有平顶帽、圆顶帽等多种样式,圆顶帽最为常见。
畲族男子的传统服饰以简约和实用性为特点。他们日常穿着的是色麻布制成的圆领短衫,搭配宽松的长裤。在寒冷的冬季,为了保暖,他们会穿上没有裤腰的棉套裤。而在传统节日或者重要的庆典如婚礼或祭祖时,男子会身着更正式的服饰,通常是青色或红色的长衫。青色代表着和平,红色则象征着吉祥。
畲族男子的传统服饰包括色麻布圆领短衣和长裤,冬季则会套上不带裤腰的棉套裤。老年男子通常会裹黑布头巾,并在外搭背心。节庆时,男子会穿青色长衫,而祭祀时则换上红色长衫。 畲族妇女的服饰以“凤凰装”最为典型,该装束上的多彩花纹和金丝银线象征着美好的寓意。
畲族民风民俗
畲族民风民俗:服饰: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畲族服装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现在畲族男子服装与汉族无异,而闽东、浙南的部分畲族妇女,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有穿短裤裹绑腿的习惯。
节日:畲族的节日大多与汉族大致相同,有春节、元宵节、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等,其中以春节、端午最为隆重。畲族也有本民族传统的节日,典型的有会亲节、乌饭节、分龙节、元帅节等。婚姻:畲族普遍实行一夫一妻制。一般同姓不婚,通婚多在本民族内部的盘、蓝、雷、钟四姓中进行。
古代,畲族青年男女有自由恋爱的传统,对歌成婚是畲族先民的习俗。但随着封建地主经济的发展,受到汉族婚姻观念的影响,到解放前畲族婚姻的封建买卖包办现象十分严重。解放后被革除,现在畲族青年男女基本上都是自由恋爱,婚姻自主。丧葬形式是土葬,保留有拾骨重葬习俗。
旧时畲族迁徙不定,有“二次葬”习俗。出丧日,家属***麻衣,不着孝服。生人为死者洗净遗体,穿上寿衣,随即出葬。吊丧的人到灵前唱歌一拜就罢。此俗已废。 (五)祭祖 茶铺畲族是每年农历的正月十四日和二月十四日,松州畲族则只在正月十四日祭祀祖先盘瓠王。祭祖时,全族人聚集到祖祠内,蓝、雷、钟共一祖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