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玛时尚搭配

壮族服饰文化的起源,壮族服饰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1. 壮族为什么叫“壮族”?

壮族什么叫“壮族”?

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通称广西,简称“ 桂”,首府南宁市。地处中国南方沿海东连广东省,南临北部湾并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与云南省毗邻,东北湖南省,西北靠贵州省,西南与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接壤。行政区域土地面积23.76万平方公里,管辖北部湾海域面积约4万平方公里;辖有14个地级市;户籍人口5579万(2016年末)。

广西得名于岭南西道、广南西路,是岭南文化传承的主要地区之一,又因境内大部分地区属于秦统一岭南设置 桂林郡而简称“ 桂”, 春秋战国时期,广西属百越的一部分。1363年,设置广西行中书省,为广西建省之始。民国时期,广西沿袭清制设省。1958年,广西省改为“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广西僮族自治区”改名为“ 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现有人口约1700多万。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要聚居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湖南、贵州、四川等省。壮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 壮侗语族 壮傣语支。分南、北两个方言。南宋时曾在汉字基础上创制过土俗字,但不规范。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壮族多使用汉文。

壮族服饰文化的起源,壮族服饰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壮族为岭南有着悠久历史的土著民族。几万年以前,壮族的先民就生活在中国的南方。春秋战国时是百越的一支。宋朝以后又以“僮”“土”等名称见于史册。

建国初期称为“僮族”。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时候当时壮族的“壮”字还“僮”字。 叫“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周总理在一次座谈会上说:“‘僮族’的‘僮’字有两音,一个是‘zhuang’,一个是‘tong’,容易读混;特别是它还含有‘仆人’的意思,如‘书童’,显得‘对少数民族不尊重’。

这也反映了旧社会统治阶级对少数民族的歧视。现在,解放了,少数民族和汉族—样是国家的主人,我们对少数民族要一视同仁,改变错误的看法。

壮族服饰文化的起源,壮族服饰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因此,我建议将‘僮族’的‘僮’字改为‘壮’字,它的意思就大变了,不仅是健壮、茁壮的意思,还有充满活力的意思。我们就是希望壮族兄弟身体健壮,壮族自治区发展蓬勃向上,好像充满活力的青年人一样……” 据周恩来提议经***院批准,僮族的僮字改为“壮”字,称“壮族”。

所以1965年“广西僮族自治区”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壮族服饰

壮族服饰文化的起源,壮族服饰文化的起源与发展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 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

谢邀!壮,原是壮族人的自称。但在汉语史书中往往译为“撞”、“徸”等,音同“壮”。新中国成立后统一写为为“僮”,后于 1965年10月12日,在周总理的提议下,并征得壮族人民的同意,由***院批准,把僮族的“僮”改为强壮的“壮”字。“壮”字有健康强壮的意思,也易于辨识,避免误读。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民族,壮族人口为两千余万,主要聚居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文山壮族自治州,少数分布在广东、四川、湖南、贵州省。

壮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壮族是古代越人的一支发展而来,它与周奉时期的骆越,汉唐时期 嶚、俚、鸟浒、宋朝僮人,土人有着密切的关联;壮族与百越中西瓯、骆越是一脉相承的,从汉唐时期,壮族不断接受和被动接受汉语言文化,在壮族地区出现了雄于乡曲的大姓,如番禺的吕氏、高凉、合浦的洗氏,钦州的宁氏等称为百越大姓。

壮族是岭南的原住民,不龙,布敏、布岱等二十多种,为了统一族群的名称,1965年在周总理的提议下,把旧的僮族改为壮族。壮族拥有古老独特的文化,从古持续发展至今,并且融入汉族文化,现代壮族已经兼备了汉语、状语的表达能力

秦朝势力进入岭南以前,在祖国的广东、广西一代,主要居住着百越系统的西瓯和骆越两个族群,这两个族群就是壮族的先民。

据史书记载,公元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率领50万大军进军岭南,秦军战胜西瓯人,统一了岭南,设立了桂林。南海、象三郡置于中央集权之下,秦始皇又在派大批的士兵兴修水利,把湘江与漓江连接起来,又从中原迁徙大批的汉人与西瓯通婚,在通婚的过程中,部分***成为壮族人,同时加速了越人的社会经济发展。

壮族为啥叫壮族,最真实原因是解放后***重新起名的。解放后中央***重新为全国各少数民族重新分族起名。56个民族也就是那时候划分和确定的。民国时期全国划分为五个民族。即:汉、满、藏、蒙、回(其中”***“泛指新疆境内说突厥语系语言的诸多***民族,包括***尔,哈萨克族等)而处于边远地区的广西各少数民族皆被称为僮族。

(民国五色旗)

然而广西的历史传承已经有几万年,从石器时代到百越时期,生活在广西的人们已经有自己本民族各自的生活习惯与民族特点。百越只是当时中原***对生活在岭南地区所有民族的一种称呼。

大秦统一天下,派五十万大军南下统一岭南。修灵渠、置郡县。壮族人民第一次成体系的与外来文明相接触(之前肯定有个别人北上接触北方文明——主要是楚文明)一般这种人是我们民族里的智者。他们的眼界比其它人都高。也从那时开始民族文化的融合也开始了。到现在流传下来的民间传说和民族节日都有受汉文化的影响。比如我们的歌舞和刘三姐的传说等等。

欢迎打开历史宝藏,一起来读壮族那些事儿。(约500字,阅读需2分)

首先需要明确的是,这里的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中原***对这些人的称呼,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并且在同一个时期,对这一区域不同少数民族分支的称呼,也有可能是不一样的。

其最早的起源,当时先秦时期的“百越”这一称号,也符合当地山川纵横,土地分割的地理现状。在交通不发达的古代,这种支离破碎之地形,最容易形成片状定居的族群。

在东汉到唐时期,这一带的诸多民族,有叫“僚”,“俚僚”的称呼。

唐代之后,有了“洞蛮”、“洞氓”的称号,根据“洞”的发音,又有了“僮丁”、“峒丁”这一专门称呼当地人的名称。

元明之后,在“洞”、“峒”的基础上,又有了“獞”(tóng)的称呼。

上述的这些词汇,都是带有贬义的词汇,“僚”、洞”、“蛮”,尤其是“獞”,竟然用犬旁,蔑视之意很明显。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ature-uk-amateurs.com/post/18341.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