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王公大臣的服饰,除了等级补卦,为何里面必须穿蟒袍?
谢谢邀请。关于您提到的这个问题,首先需要明确一点的是,蟒袍并非是全部必须要穿在补褂里面的,而且蟒袍也并非官员每日必穿的服装。
下面通过五个方面来具体进行一下讲解:
蟒袍,顾名思义,因“着蟒纹于上”得名为蟒袍。起源于明代,称为“蟒衣”,是皇帝赏赐有功之臣的一种赐服,因数量少,所以是明代入仕者所毕生追求的目标。
到了清朝,改名为“蟒袍”,并且上到皇子王公、下到文武百官(不入流者亦算在内)和命妇都可穿之,从性质上属于吉服(礼服)。
明代蟒袍
前面说到,蟒袍是因绣有蟒纹而得名,难道此蟒纹来源于我们熟知的蟒蛇吗?其实不然,蟒袍是相对于皇帝的龙袍而存在的,是在龙袍龙纹的基础上而改造的。众所周知,皇帝龙袍上的龙纹所绣之龙为“五爪(趾)”,这是真正意义上的真龙纹饰,而蟒袍上的蟒纹,依旧以龙为样本,只不过在龙爪(趾)数量上做了处理,去掉一爪(趾),称之为“蟒”。
龙袍(九龙五爪)
那么,蟒袍到底是否与补褂同时使用呢?答案是有两面性的。一方面,在皇子王公当中,他们的爵位要比一般文武大臣高出很多,即使一品大吏也望尘莫及,这类人在乾隆年间在品级上做了定制——超品。超品是真正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者”。而我们所熟知的补褂,不论文武京职外职,都只明确了一品到九品的样式,所以超品这与皇帝一样,不存在补褂一说,也就不可能与蟒袍同时使用了。
这是封建王朝森严的等级制度,天子穿龙袍!五爪金龙服饰!而作为臣子也就只能依次递减三爪四爪的!封建王朝皇帝作为国家的最高统治者,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就是这个道理!作为臣子穿这种蟒袍这是不严谨的!这是一种属于臣子官服!这也就是比皇帝那个龙服的五爪金龙少了一个或者几个爪!这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蟒袍!这是皇帝赏赐给臣子的一种代表其身份的一件服饰!!一般不是宗室王公,那么基本上就是有赫赫战功,为国家有巨大贡献的人才有如此殊荣!!如清末的李鸿章,左宗棠,曾国藩这些人都是晚清的股肱之臣!!具有享受如此待遇!
从清朝官服的细节来看,清朝帝王如何塑造阶层观念?
这种东西还需要塑造吗?根深蒂固的东西了,进了那个圈子,自然都懂。
比如,在我们公司里,主任的座驾一般在15万左右,厂长的座驾在20万左右,副总在30万左右,老总在60万左右。
当你升职主任了,不用任何人跟你说,你的座驾多少钱,你自己就懂了,即使你家很有钱,你也只会开15万左右的车,不会僭越的。
这是刻在骨子里的文化,不需要什么东西去塑造,也不用任何人跟你说,进去了你就懂了。
官服只是身份的象征,是等级深严的外在表现,而不是为了塑造等级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