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的传统服饰是什么?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
中国的传统服饰源远流长,每个时期都有其灿烂的服饰文化。回顾上下五千年中国服饰史,能让国人记住的只有这四个时期的服装:唐装、汉服、旗袍、中山装。这四种服装都在中国服饰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一、唐装(唐朝时期)
唐装的特点:形制开放随意,用色大胆鲜艳,整体形象给人喜乐、奢华之感。
唐装随着时代的变迁,之后逐渐消融到历史长河之中,今天鲜有它的身影,只有在历史剧中重现它的辉煌。
二、汉服(汉朝时期)
汉服的特点:形制内敛博大,用色朴实谦和,整体形象给人厚重隽永之感。
近几年随着国人“汉服热”的兴起,汉服产业已达十几亿元人民币的规模,更有继续扩大的态势。
汉服作为中国服饰文化遗产,一直是国人心中传统文化的象征,更是最美丽的中国文化“符号”。
“汉服热”现象的背后,折射出了当代中国年青人对传统文化的思考与认同、以及对传统文化的追求和向往、更是一种传统文化“情结”的回归。
众所周知的传统服饰有:旗袍和汉服,随着流行趋势与穿着感而不断改良的旗袍和汉服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穿搭。
- 旗袍
张予曦的旗袍装简直惊艳了时光,优雅与性感并存,高贵与俏皮和谐共融,彰显出独特的东方神韵
- 汉服
提起汉服热,近几年可以用“爆炸式”来形容,不仅学生拥趸众多。2018年整个汉服产业规模达到了10.87亿元人民币。“汉服热”让“国风”成为潮流元素的同时蕴藏着无限商机。
汉服是中国的文化遗产。汉服一直是国人心中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美丽“符号”。汉服热的社会现象其实折射了当代年轻人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思考认同以及自己内心对中华文化的追求。
应邀回答
我们的传统服饰就是中国历代的服饰元素加上时代的服饰元素搭配而成的传统服饰。服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象征,我国古代服饰历史悠久,从原始社会人们所釆用的一片叶子,一张兽皮,一串项饰,即透露出人们对服饰美的追求信息。“人物相丽,贵贱有章”(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了历代章服制度。
我们的传统服饰是什么?首先它是完美的服饰艺术,应该是既具有民族特色,又具有时代性,即是传统的继承又面向生活,面向时代。这是我们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
谢谢你的盛情邀请。
下图是正在专心致志读书的广阳梁山先生。广阳梁山几十春秋笔耕不辍,读书和笔记成了先生的一生选择和陪伴……
在中国为什么少数民族有民族服装?而汉族没有自己的民族服装?
汉族不仅有自己的民族服装,我还呼吁在重要场合应该提倡穿汉服、行汉礼。
汉族有自己的民族服装
严格意义上说,汉族有自己的民族服装,并且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除了少数民族统治国家的元和清两个朝代,其他时期的主流服饰都应该算是汉族服饰。
现在,在世界上汉族服装的代表应该算汉服、唐装和中山装。而现代人日常衣着,包括一些西装元素的常装,也应该算汉族的服装。
汉族是指炎黄子孙,起源于上古,是中国人民的主流
汉族起源于上古时期的炎帝和黄帝,也可以叫做炎黄子孙,目前是中国五十六个民族的主流,人口约十三亿,占绝大多数。
汉族这个称谓应该来源于汉朝,就像我们的文字称为汉字一样。汉族人最初就是指中原和华夏人,而其他少数民族主要是以后由汉文化统一的蛮、夷、戎、狄部落组群或者边远附属国。
由此,中国历史上除了元朝和清朝两个时代是有蒙古族和满族人统治,而强行推行两个民族的服饰以外,其他时期,国家主流服饰就是汉族服饰。
少数民族穿戴自己的服饰有两个原因
目前,也不是所有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饰,很多民族也已经不再穿民族服装了,[_a***_]满族、***这些人口相对较多的民族,他们的日常穿戴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了。
人们都知道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服装,但是很少知道汉服就是汉族的民族服装。
汉服最先起源于商周时期,随着历朝历代对汉服的改进、融合,汉服不断形成自己的风格与特色。但到了清朝,满族入关后下令汉族“剃发易服。”因此,清代期间,汉族服饰基本以满服为模式。也可以说,清朝时期,汉服服装真正意义上停止了它的传承。
汉服是我们汉民族传承了数千年的传统民族服装,在古代,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标识,汉服,是四书五经中的冠服系统。有《诗经》、《尚书》、《周礼》等为基础继承下来的礼仪文化的必要组成。
汉服,又称汉衣冠、汉装、华服。在《史记》中,认为“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其实汉服最早的出现应该是在殷商时期。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黄帝的妻子嫘祖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
汉服中的“汉”字亦指的是汉族。如《马王堆三号墓遣册》关于“汉服”最早的记载:“简四四‘美人四人,其二人楚服,二人汉服’” 中的“汉服”是指汉朝的服饰礼仪制度,即《周礼》《仪礼》《礼记》里的冠服体系。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各种款式的汉服到了一个多元化的发展阶段。周代后期,由于社会的各种文化发生了极速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进一步完善有着一定的影响,各诸侯国间的服装风格也开始有了明显的不同,并创造了深衣。
冠服制被纳入“礼治”中,成了礼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古代的衣冠服制更加详识全面。
然而,汉服的传承到了清朝,就戛然而止。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消弱汉人的民族的认同感,也便于维护满州的统治,实行了“剃发易服”有着汉衣冠、束发者治重罪……其严厉程度可见一斑。
顺治二年时,清廷再次强制汉族人一律改为满族服装。有乡间的农民因不知朝廷法令,偶尔着明代服装进城,大多要被剥得全身精光。
清朝汉族男人们所穿的旗袍、长衫、马褂也都基本以满服为模式,是从以满族为主体的服饰进行的改进,并非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
民族服饰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不同的民族服饰展现的是不同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中华民族保证民族平等的前提下,少数民族文化,少数民族服饰都得到了传承与保护,有自己的独特风格。而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第一大族汉族来说,汉族不是没有民族服饰,中国汉族传统服饰,曾称汉衣冠、汉装、衣冠、中国衣冠、华服等,是发展、传承了五千多年,区别于其他民族,体现汉族礼仪风俗、审美品格、思想哲学等文化内涵,并彰显中华民族认同精神的服饰体系。汉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服饰的代表之一,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与深厚的文化底蕴,然而,汉服在当今社会却没有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汉服的传承现状反映出汉民族传统文化意识的缺失。另外汉服现代化,多元化,导致没有独特风格的汉族服饰。
可能有人会说汉服就是汉族的民族服装,可是也没有见到过别人穿汉服,也许你会在路上偶尔看到别人穿着汉服,但是,这毕竟是非常少见的吧。而且,若是有人穿着汉服出来,有些人还会忍不住多看几眼,但是有没有感觉别人都是用异样的眼光看着别人甚至还是嘲笑她们。所以啊,为什么五十六个民族,只有我们汉族是没有民族服装呢?其实我国啊,早就在汉朝就已经规定汉服为我们汉族的民族服装了。那个时候的汉服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衣袖的袖口非常大,第二个是汉服是没有衣扣的。这袖口肥大的还真是不方便,相传还有个这样的故事:说是古时候一位穷书生,他被一个财主邀请去财主家做客,财主当时拿出了橘子来招待这位书生。这位书生品尝这个橘子,感觉是特别好吃,吃完之后还偷偷拿了几个橘子藏在自己的衣袖里。可是,这个书生在走的时候向这个财主告别的时候,不料那些橘子哗啦啦的往下掉。这就引起了众人,旁边的人都纷纷嘲笑他。书生面对众人的嘲笑也显得尴尬,又面不改色的告诉财主说他认为这橘子很好吃,自己家的母亲没有吃过,想带回家给母亲尝尝。这些人便没有再嘲笑这个书生了,还夸他是个大孝子。若是这种事情发生到我们现在这个时代,相信这个书生也会没有了脸面,大家都会嘲笑他,怎么还会夸赞他。汉服还有一个特点是不用系衣扣,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的都是用一条腰带把衣服给束紧。这样才能避免那些袒胸露背的尴尬局面。这些穿大袖口的汉族服装,可以真实的反应出当时***追求闲暇悠逸的生活。而且这种衣服看起来也非常有那种文艺气息,古时候的人还喜欢穿这种衣服赏花观月,吟诗作对。在革命成功之后,汉服便逐渐演变成了中山装,当时中山装推广之后深受那些革命党的喜爱,然而,到后来中山装也没有成为我们汉族的汉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