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玛时尚搭配

浅谈红楼梦服饰文化

  1. 整部《红楼梦》,为何感觉曹雪芹很少提及林黛玉的服饰?
  2. 《红楼梦》的服饰是按照明朝来写的吗,有何依据?

整部《红楼梦》,为何感觉曹雪芹很少提及林黛玉服饰

黛玉的服饰很少被描写,这才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一个仙质的女子,她的美必然要超越世间凡态。服装也是美的一部分,写的越明确,越证明她是一个世间人。任何实化的东西,都会落入某种窠臼,而只有虚化的东西,比如云雾,才是是最美、最不可琢磨的。

描写王熙凤,会用大段实化描写,不管是他的容貌还是他的衣服都写得绘声绘色,如在眼前。但描写黛玉,不仅衣服虚化,容貌也是似蹙非蹙、似喜非喜,这都是如云似水的写法,若有若无,只取神韵,全在读者想象之间,这才是仙质神女。

最好的恰恰是无法用笔墨形容的,这就是曹雪芹的高明之处,通过对林黛玉个性的描述,读者每个人心中,都勾勒出一个自己认为最美的形象。就好比历史上对四大美女的形容一样,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还有古诗词中描写的罗敷也是如此。

浅谈红楼梦服饰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你的感觉是对的。除了芦雪庵联诗那一场戏,八十回中,再没有写过黛玉的服饰。不光服饰,就连相貌也不写。不信,你说说黛玉长什么样子?很美,瘦,超逸,只是一个姿态,一种气质

黛玉是“绛珠仙草”下凡,与宝玉的爱情有一种脱俗之感。既然是仙人下凡,如果赋予她一个具体的相貌,哪怕只是一个轮廓,是不是会有所限制?

至少是限制了读者的想象力。没有轮廓,读者尽可以展开想象,把黛玉的相貌想成自己平生所遇、所思的任何美丽女子。

浅谈红楼梦服饰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其实不止黛玉。晴雯很美,但我们只从王夫人口中得到了一个“削肩膀,水蛇腰”的身材描绘,相貌一无所知。袭人也是如此。

绘画书法中有“留白”的说法。在文学作品中,也一样可以“留白”。

整部《红楼梦》,曹雪芹确实很少提及林黛玉的服饰,印象里只有第四十九回有过描写:

浅谈红楼梦服饰文化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后四十回的内容这里便不说了,毕竟通常意义上都认为不是原作者所写。

《红楼梦》中可以说没有多余之笔,作者这样安排,定然有他的用意,那么用意何在呢?不妨一起探讨下。

从书中第三回林黛玉抛父进京都的描写可以发现,作者通过书中人物的视角来描写人物形象的。

从林黛玉观察贾府的仆妇吃穿用度说明京城侯门的气派。他近日所见的这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了,何况今至其家。贾府的三等仆妇,地位是很低的,但在黛玉眼里这些已然是不凡了,这只能说明贾府确实辉煌气派,另一方面也能说明挥霍,为贾府的没落做了个交代。所以黛玉进贾府的时候才会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

曹雪芹写人物的外貌服饰都是通过书中人物的视角体现的,那么最先描写的便是第一印象,书中不写林黛玉的服饰便能体现其穿着相对简朴,没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是官宦之家,但到了京城贾府这里,差距还是很大的,行为举止则体现了黛玉寄人篱下小心谨慎的自尊心理。

黛玉的身份设定是世外仙姝,即绛珠仙子,给人的感觉应当是清丽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所以要超脱对外在服饰的描写,而是直接突出“质本洁来还洁去”的高贵形象。

书中对外人物的描写也是很各自身份相匹配的,若对王熙凤的描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然后才是对其华丽的服饰描写,最后一句“恍若神仙妃子”突出其给人的特点,向读者展现了荣国府当家少奶奶的气派,王熙凤华贵的服饰就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荣国府的钟鸣鼎食、富贵繁华。

书中具体描述到黛玉服饰的段落并不多,只有两处。

分别是四十九回:

黛玉换上了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罩了一件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的鹤麾,束一条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头上罩了雪帽.

还有八十九回:

但见黛玉身上穿着月白绣花小毛皮袄,加上银鼠坎肩,头上挽着随常云鬓,簪上一支赤金匾簪,别无花朵;腰下系着杨妃色绣花棉裙.

林黛玉是曹公最喜爱的人物的,所以描写的也是极为细腻,但对黛玉的服饰描写不多,我想可能曹公也不知道怎么样去描绘出自己心中这位奇女子,许是太过神圣,不能刻意为之,留给读者无限遐想。

《红楼梦》的服饰是按照明朝来写的吗,有何依据?

你好,我是国风

红楼梦是一部揭露满清之残暴,追到华夏之亡国反满悼明的政治性***。书中以玉影射大明王权,金指代满清。故而有“怀金悼玉”,“金玉良缘”,“木石前盟”之说。

我曾在我的系列文作《国风读红楼——怀金悼玉的隐义》中对此进行了详为解析。有意的朋友可以搜寻阅读一回。还请指教!

所以,在拍成***剧的时侯,结合红学家周汝昌的意见,选择了明朝的服饰。但在原著中,看贾宝玉的打扮,应该是梳了条清朝的大辫子,那么别人也应该是清朝的服饰。(作者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坐定红楼梦的年代就是明朝,否则必然招来杀头的危险,康乾虽是盛世,文字狱的推行也是相当恐怖的)。作者有意对服饰问题进行了相当的回避,所以显得模棱两可。

但看有一些东西,比如法兰西来的玫瑰露,弗日那,以及特别的金星玻璃,瑞士来的钟表,已经相当普遍。在明朝中西方的交流还没有这么广泛。到了康乾之世,西方的商品才有幸进入中原,为一些贵族所认可!所以对时代上的模棱两可是有据可推的。

但是服饰上的模棱两可,就是作者故意为之了。目的就是前面说的“怀金悼玉”!我个人是这么认为的!

以曹雪芹的描写为依据——明清服饰为主。其中贾宝玉那一身,基本是戏曲行头,曹公就是那样描写的,真***虚实,有写实有虚构。

邓云乡先生是87版电视剧《红楼梦》的民俗指导,曾写过一本《红楼梦忆》,回忆了拍摄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书中提到有关服装的设计

 大家谈论的中心,集中在服装设计上。我想《红楼梦》中的人物造型,服装是一个大问题。纱的、单的、夹的、棉的、皮的、家常的、出客的、喜庆的、办丧事穿的、有品位的、没有品位的、主子的、奴才的、绸的、缎的、镶边的、刺绣的、绎丝的……名目繁多,数不胜数。而《红楼梦》又是一部不标明故事朝代的书(写书时代虽然明确,而故事中却对此点十分隐晦),在服装描写上,也明显地看出其用心。写王爷服装“白管缨银翅王帽”,全是犁园妆束;写有品位的,则是“按品大妆”,一笔带过;只有写到姑娘们、丫头们这群女孩子的服妆。才十分细致,衣裙楚楚,代表了作者当时生活中的服装。

《红楼梦》电视剧在历史背景上,要求的明清之间,服装设计便按此要求制作。总的是突破戏剧框框,作出“活生生”的服装,要生活化、要美、要华丽,能够显示出《红楼梦》的风格

[免责声明]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联系邮箱:83115484@qq.com,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ature-uk-amateurs.com/post/178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