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何看待历史上中华民族文化的交流会合?
野蛮而血腥的融合,晋末战乱,历史书上说的是中华民族文化大融合,但仔细翻看,就会发现这时汉族人都快亡族了,还融合个屁,我们应该感谢魏武王冉闵,要不是他的一个杀虏令,现在有没有汉人这个民族都是问题,再看历史书上每一次少数民族入侵后建立国家,都会说是民族大融合,这些都是***受难的时候,那些砖家站着说话不腰疼,真该把他们丢到那个时候去感受一下
如何看待历史上中华民族文化融合
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华民族屹立五千年不倒,根本原因是中华文化的强大。五千年来,中华民族国可以破,家可以亡,但生命力强盛的文化却融合吸收了入侵者先进文化为我所用,反过来促进了中华文明的不断进步。
中华民族历史上的文化融合主要有几个大的阶段:
中华文化发端于上古时期,传说中的仓颉造字是开天辟地的大事,文字的诞生,促进了文化的传播。考古发掘出来的甲骨文、箍文,不仅是历史,也是艺术。
而到了春秋战国时代,中华文化突然井喷式发展。不仅诞生了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医家、阳阴家、纵横家、***等三教九流、诸子百家,而出现了孔子、老子、孟子、墨子、庄子、孙子等一大批文化达人。并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
文化的兴盛同时也带来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而随着诸侯之间的兼并愈演愈烈,开疆拓土的同时,文化也在互相融合、取长补短。
典型的就是赵国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改革,胡人的文化为中原文化所用,促进了服饰、军事、生产生活方式等一系列变化。
一个国家,必然有个主体民族作为主干,中国就是汉族。 所以在历史上大多是汉族同化其他民族,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汉族文化有着强大的融合力,所以大多时候不会因为差异而诉诸武力,不过当有战争爆发的时候,却因为汉族是主体,不会造成改朝换代这种巨变。当然当这个过程反过来的时候就不一样了,当汉族衰弱的时候,少数民族再文化融合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就会带来血腥和杀戮--针对主体民族汉族而言,蒙元和满清的入主中原可为见证。精华与糟粕并存。修身律己、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尊老爱幼、精忠报国、舍生取义、坚贞不屈之类的人格修养处世原则,是为精华;维护封建社会秩序让弱者听命于强者的所谓“礼”的内容,是为糟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