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朝的服装跟别的朝代都有啥不同?
长袍马褂,颜色多灰,蓝,暗,基本上是满族入关以后,通过剃发易服这种极端的强制性民族***和镇压政策来迫使汉族接受了这种强制的衣饰,具体的区别可以百度。但个人认为,无论是从老照片上看,还是从服饰的描述上看,满服不及汉服多了,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而这种所谓华美之服,被满清统治者人为抹杀了,现在的人们多因清宫戏和某些人为需要的原因,只认识长袍马褂,这不得不说是一种悲哀。
清代宫廷所信仰的萨满教是一个什么宗教?为什么他们的服装有点怪?
很多民族在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信仰,萨满教就是其中之一,萨满教是种民间信仰,并不仅限为满族,因流传于中国东北边疆地区,因此除满族外,还有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等都信奉萨满教,宗教信仰的形成与人们当地风俗习惯,生活情况有很大关系,反过来宗教也会影响这些民族的生产、生活习惯。
萨满法师是中国众多信仰当中的一种,属于巫觋(xi)一类。巫觋就是巫师,人们信仰巫觋的历史十分长远。巫觋是通过从事宗教活动做一些 “过阴”的工作,比如请神、送神,对话先人占卜未来、驱鬼等等。
萨满教的主要理论是万物有灵论,风雨雷电花草树木…都是有灵的。萨满教的传播极为广泛,影响也是深远的,在早期,几乎是占据了整个中国北方地区。
我们有个熟悉的词——“跳大神”,这人神神道道,疯癫不知道干嘛呢,容易被人形容“跳大神”。这其实就是萨满中的跳神,跳神的目的,可以是为人治病,过阴或举行重大仪式活动。
萨满教的服饰,从头到脚包括身上的佩饰,都是有讲究的。服饰的目的是直接为祭祀服务的,所以不会随意穿搭。
清代宫廷中信仰的萨满教其实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原始宗教,一般认为萨满教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的渔猎时期,与早期先民部落中的巫师、巫祝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萨满教的理论基础就是万物有灵论。所谓万物有灵,也可以说是一种泛神论,一般认为天下的玩物都是有灵魂或者是自然精神的,并且冥冥之中控制着其他的自然现象,自然也会影响到人类的社会行为。基本上是以祖先崇拜、自然崇拜、动物崇拜为主。萨满教原本是广泛的分布在北亚地区的,在许多外来宗教例如佛教、景教(基督教)以及***教传入之前,萨满教几乎是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的唯一信仰。萨满教这个说法比较的宽泛,仔细分来也有各个部落、民族对其进行的调整与演化,比如说有满族萨满教、蒙古族萨满教、中亚萨满教等等。萨满一词源自西伯利亚满洲-通古斯族语的saman,经由俄语而成英语之shaman。
萨满的这种服饰样式复杂,颜色多这也与信仰以及进行宗教仪式的需要有关。通过身着五彩的衣服以及挂饰,在音乐和鼓点中跳舞,是萨满教所认为的与神沟通的方式。神鼓和腰铃作为满洲萨满跳神的代表性乐器,在萨满的手中只是个通神的祭器。满洲萨满跳神的旋律形态并不发达,而鼓乐却极其丰富,在整个跳神仪式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汉文化中流行的跳大神这样的祛病方式也许也与萨满教的宗教仪式有点关系。
清朝时期,等到入关以后,萨满教基本上就只是一种形式上的宗教,被认为是关于满足传统的一种可以保留的旧俗,反而失去了宗教的意味。这也与萨满教这种没有形成严格信仰体系的特点有关,一旦传入了新的宗教,往往不是被融于萨满的众神殿中,或者就是很容易的被取代。
清代宫廷信奉的萨满教,是一个保留较多原始性的世界性宗教,信奉它的不止满族一个民族,在北美洲、中亚、北亚等地区皆有萨满存在。时至今日,满族的聚居地仍然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和文化痕迹。
萨满教是一种综合了医学、巫术和宗教的混合体。有的学者认为,萨满教的观念中,超自然的力量与超自然世界来往,巫术一方面是宗教的,一方面也是心灵的医术,而这种形式在世界的许多文化中都曾出现过。治病是萨满教的重要职能之一。有些人在研究了萨满医治病人的方式后,认为它比较接近现在的精神治疗。
对于萨满教的历史演变,目前主要被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氏族——部落和民族阶段,包括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以及入关前的女真等族群中的萨满文化;第二阶段则是清代入关后,宫廷中的萨满教。
看过《还珠格格》的人可能还有印象,香妃含香就是趁着宫廷萨满教祭祀和爱人见面的。清代宫廷中的萨满教最典型的就是坤宁宫中的萨满用器。现存的清代王府展览中,也可以看到过去的萨满服装和面具。有学者认为,清代的宫廷婚丧礼俗中,有萨满教崇拜火的信仰痕迹。乾隆年间编纂的《满洲祭神祭天典礼》,更是特意去规范宫廷萨满祭祀礼仪。萨满教在满族的宫廷中影响很广,在民间的满人中也不遑多让。根据研究,很多满语词汇都与萨满教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早已经融入了满族的文化之中,留下了磨灭不了的痕迹。
参考文献:
李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萨满教的医学文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