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旗袍,中国女性服饰的最佳代表,是如何从古流传至今的?
- 所谓的"汉服"究竟指什么?中国历史上真的有一种固定的服饰,为历朝历代所接受吗?
- 市面上常见的“汉服”,究竟是哪个朝代的服饰?或者是哪几个朝代的拼接而成?
旗袍,中国女性服饰的最佳代表,是如何从古流传至今的?
谢谢邀请!
首先要说明的是旗袍并不是从古流传至今的女***饰,旗袍的历史其实在中国的服装史的存在是非常短暂,当然在学术上旗袍的起源是有争论的,不过大部分公认的观点是旗袍在民国时期兴起,最早可追溯的时期大概是在1920年前后。
我们在现有的***屏幕上,尤其是记录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影片,女性旗袍出镜的几率很高。到了现代,旗袍更是女性的时尚选择,只要在身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每位女性都对旗袍几乎没有抵抗力。
并且从国家的层面上来说,旗袍被定为女性外交礼仪的必备服饰,也在很多大型的外交场合作为女性的指定着装。那么旗袍为什么会这么受欢迎呢?能够成为东方女性的代表服饰?我认为与以下三点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第一点是旗袍借鉴来西方的立体裁剪,将女性婀娜多姿的身材完美的展现出来。
中国传统的服饰宽衣大袖,尤其是女性,基本上是从头到脚,遮挡的严严实实,追求的是含蓄美。
但是到了近代,随着东西文化的交流,虽然更多的是被动的交流,西方这种立体的裁剪方式传入到中国,伴随着思想的解放,这种更贴身,更能反映女性身材之美的服装形式从一开始就受到了青睐。
第二是名人效应。
很多人对题主的这个问题提出了质疑,说旗袍怎么可能从古代流传下来的呢?
不过,说这个话,只能说你是孤陋寡闻了。
关于旗袍的真正起源,现在都没有定论。
普遍认为,旗袍最早能追溯到先秦时代的“深衣”。
深衣属于汉服的一种,产生的时间很早,在春秋时期。
深衣把衣、裳连在一起包住身子,分开裁但是上下缝合,因为“被体深邃”,因而得名。
这里我拉开去讲一段。
这先秦时期,称衣裳,衣是指上半身的衣服,而裳,是指下半身的衣服。
国人看文化上的问题向来偏激,喜欢剑走偏锋 ,非此即彼,从来不能中肯客观。
汉服是好,旗袍也妙,都是中国人千百年来创造的华美服饰。
旗袍虽有个旗字,但和清朝旗女的宫装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服制,就像汉服不是汉朝的衣服,唐装不是唐朝的服装一样,旗袍也不是旗人的服饰。
汉服与汉朝的服饰是两码事,旗袍也是如此,和满清没有必然的联系。
旗袍是天津名媛朱家小姐和第一任驻法公使的女儿德龄乡君在民国时期设计出来的。
当时正直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国内很多学者崇拜西方,主张全盘西化,旗袍则是为保留中国传统服饰为新时代的女性所接受,故而结合西方审美,展现出东方女性身材而设计出来的新中式礼服。
旗袍诞生之后,百分九十九都是汉族妇女在穿,满清三百年,旗人妇女从未穿过旗袍。
因此,旗袍可算是中华传统服饰的一维。汉服,旗袍本就和谐共容于中华大地之间,两颗明珠,互相辉映,岂可视同水火。
问题的题干有问题:旗袍并非中国女性的代表,以古流传到至今的提法也是错误的。要回答以上两个问题就要说到旗袍的产生。旗袍的前身旗装是从满族入主中原,通过“剃发易服”令,要求其他各族人民穿旗装直到清末。传统的旗装,直筒腰,不露手臂,开叉很低,宽“厂”字领。现代的旗袍产生于洋租界的夜总会,风尘女子为了迎合洋大人的“审美”要求,收腰突出女人的***和屁股,短袖和高开叉暴露手背和大腿、股根。所以旗袍是一种西方式审美、殖民和男权文化的混合产物(东方审美以含蓄为出发点,而西方和男权是让女人穿上紧身旗袍从肉体迎合、取悦男性)。后来,因为中国落后,以西方文化为师,以自身的东方文化为卑,更兼国事动荡,而汉服文化断代,服饰文化无所依归,就接受了这种文化产品。所以旗袍的历史也就百年,更兼其产生的背景,紧身也不适合劳作,根本不能代表中国女性,更谈不上是从古代流传至今。因为旗袍的以上特征,从80年代起,旗袍更是“某产业服务人员”的工作装代名词,形像非常不堪。而现在民族自信心渐涨,80、90后甚至00后,重拾民族文化自信,重新审视旗袍,逐渐抛弃旗袍,转而青睐更能代表中国的雅致的汉服。
旗袍从古代流传至今。
我们可以在今天看到国家领导人的夫人在出席[_a***_]海外盛势活动中,经常穿旗袍;大家所熟悉的一些明星,比如金星,这些人也是十分喜欢穿旗袍;国家宝藏中也提到了旗袍这个宝藏,并介绍了相关的旗袍设计师。
我们旗袍流程到现在都是离不开这些人的宣传、努力和发扬的。
我们旗袍体现着一股旗袍的美丽,穿上旗袍,也能体现自己的文化自信,和对美的向往和追求。
所以旗袍能从古代流传至今,旗袍能被现代人们的审美接受。
所谓的"汉服"究竟指什么?中国历史上真的有一种固定的服饰,为历朝历代所接受吗?
所谓的“汉服”不过是现在的商家炒作的仿古装。中国并没有一种服饰,为历朝历代统一接受。各朝代建立初,都要正衣冠,即根据已朝的理念和实际状况,确定贵族、官员、军队的等级服饰。在材料上有所限制外,平民百姓有穿的就不错了。因而,各朝之间服饰是不一样的,根本就没有几年延续至今的传统服饰。
中国的汉服当然是中华汉人的服饰,而且有相应的固定式样,这种汉服的模式是有其核心理念,自汉代起,一直延续了下来,尽管每个朝代都有所改进,但核心理念认同却不能改动。比如说,自汉代开始的汉服,其衣襟右衽,不得改动,汉族右衽,异族左衽,这是中华***衣襟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根本服饰的不同。清末中国同盟会的于右衽,之所以把名字改为于右衽,其目的就是反满复汉,以汉民族的服饰右衽来提醒自己永远不忘恢复汉族国家的重任。从这一点看,汉家服饰,是有其不可更改的灵魂的,而且是传承了两千年。
你看看汉族占人口比例! 作为主体民族,这么大的一个民族竟然没有自己的服装文化,我可不信!
鉴于古代的社会制度,历朝历代,不论服装怎么变化,都能一眼区分他族!
古人相当讲究,当然会分与异族划清界限,也会与不同阶级划分界限! 不会像女人一样,没有国籍民族属性,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嫁哪儿随哪儿,这就是男人象征血脉传承!
就算历史演变,你看保留汉族传统的地区,到现在都保留着礼制,难道入胡为胡?
看似一语中的,却没有事实依据!
基因分子学也证实汉族的血脉还是比较纯正的,而且只是平均值,肯定有纯血汉族,只是你没法发现而已!
总结:你的话经不起严格推敲
所谓汉服,倒不如说华服说的更贴切。唐人孔颖达的《春秋左传正义》云:“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这也就是后来的有服章之美谓之华,有礼仪之大谓之夏的出处。
放眼古典时代,华夏民族的服饰确实是要比周边民族的服饰要更正式、更华丽。不仅仅是周边的苗蛮、鬼方、犬戎、匈奴,即使是西边的波斯帝国、希腊诸邦甚至是后来的罗马,也不曾有这般完整的服饰。
至于华服的制式,历朝历代可以说都不一样。就如同民族融合一样,华服也是在不断的融入新鲜的血液。从商周至大汉的立领宽袖,到隋唐时期融入的鲜卑胡风,再到宋代的小家儒风,再到明代浓浓的蒙古风,就包括清代的***长袍,其实也是八旗长袍和明代服饰的结合产生出来的服饰。
由此就很明显了,华服根本就没有一成不变一说,每个王朝都有对于自己服装的规定,这点尤其表现在官场公务员身上。其实对于普通老百姓,***的监管力还真没有那么强。像大多数老百姓穿的华服,其实都是素服,以白色、青色、黑色(这得是隋唐以后了)和红色居多,上面很少能有什么刺绣装饰,弄不好你就是犯了僭越之罪。至于劳动人民,大家为了方便干活,穿的都是短襟小背心。像现在流行的这些汉服,那都是大家闺秀、贵族大员才能穿得起而且有资格穿的。
而且***对服装的监管力度也因时代不同而定,像明初,你要是敢穿着蒙古人的衣服,或者是汉朝的大袖袍子在外面逛游,还拿不出***,***分分钟就得把你抓起来,直接定罪衣着违法。但要是在明中期以后,你就是在大街上裸奔,只要不把事情闹大了,***才懒得管你。
再有就要说一说清朝剃发易服的事情,其实也是被夸大了。的确在清初,朝廷对民间***取了非常严苛的,真的是在大多数地方做到了剃发易服。但是康熙初年,国情稳定,玄烨便下令将剃发易服改为移风易俗,表示对民间的发型服饰不在做硬性规定,支队公务员有强硬的政令。但是百姓宗室随着上层建筑的喜好和大方向前进,这可以理解成像权贵的跟风,所以不剃发不易服的人也就越来越少了。
市面上常见的“汉服”,究竟是哪个朝代的服饰?或者是哪几个朝代的拼接而成?
谢邀,
见的比较多的是汉隋唐宋明,
唐代最多,唐制汉服的坦领、高腰裙、圆领袍等,大部分的风格都比较唯美,所以深受爱美女生的喜爱。
明制的汉服也是经常出现的,因为从基础文物上来说,明朝的服饰文物、典籍等都是最完善的。
魏晋风服饰多为雪纺大袖,魏晋时期因为"崇尚自然、超然物外",飘飘欲仙,风流倜傥,也是受到***剧影响最大的,魏晋制汉服统称为晋襦。
你好,我来试试回答你的问题吧,好的话麻烦你点赞。
我们当代世面上的汉服没有说是来自哪个朝代的或者是哪几个朝代拼接而成的,不是的。大家都觉得汉服来源于汉朝,不对哟,“汉服”它的全名称是“汉民族传统服饰”。在我的知识体系里,汉服始于黄帝时期。大家都觉得,唐朝的服装是什么样的,明朝的服装有什么特点,或者说宋朝的服装有什么特点。其实是了,潮流,各个年代的潮流,就像现在的我们说流行什么衣服流行什么衣服的。褙子流行于宋朝时期。汉服中的“道袍”流行于明朝,这是男士穿的。袄子、袄裙流行于明朝时期。汉服中的大袖衫盛行于唐朝,等等。在清代以前这些都属于汉服。汉服不包括盘扣,汉服包括唐装。曲裙是礼服,“朱子深衣”和朱熹有关。它是汉服里的祭祀服。圆领袍的汉服是吸收借鉴其他族的服饰演变而来的。
汉服是汉民族的传统服饰,其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黄帝时期,自炎黄二帝“垂衣裳而治天下”开始到明代,已经延续超过3700多年的历史,汉服不是一套衣裳,而是发展为一套完备的服饰体系。
现代汉服是在遵循古代汉服“上衣下裳制”、“深衣制”、“交领右衽”、“绳带系结”、“宽衣博袖”的基础上,加入了现代元素的一些设计而形成的。
汉服不是某朝某代的服饰,而是如同汉语、汉字一般,在汉民族文化基础上演变而生,烙印着汉民族文化风格的服饰。又被人称之为“华服”。由于汉民族文化占据着中华文化的主体,在长期的历史传播和推广过程中,和其他民族文化进行了交流和融合,由此也使得汉服融入了其他民族元素,最终成为以汉族为主的华夏民族的代表服饰。
以下是汉服的历史演变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时期
汉代服饰主要有袍、单衣、短衣三种。女子衣裙有两种,两件套的衣裙和长袍。其中最为有名的叫“留仙裙”,通身紧窄,裙摆曳地。衣袖分窄袖和宽袖两种,镶边。领子为交领,要漏出里面里衣的领子,一般穿几层衣服露出几层领子。
唐代服饰更加开放华丽。女***饰包括了裙、衫、帔(pei)。有身份的妇女还可以穿开胸衫。
宋代服饰质朴,色彩淡雅。女性从皇亲国戚到普通百姓都爱穿褙子,即直领,对襟的衣衫。男装则多是圆领或交领的长袍。
明朝禁止穿胡服,恢复了汉族传统服饰。十分流行穿褶裙,有细褶裙和大褶裙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