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汉服的定义与汉服的普及应当如何?
谢谢遨请!我觉得汉服可以定义为历代汉族人民穿着的服饰,也可以定义为现代的改良汉服,而改良汉服前提是一定要保留历代汉服的重要元素,比如左襟右衽这个特点,但袖子可以适当简单点,有长亦可短,可宽可窄,自由选择,方便日常穿着,如果是举行汉族传统婚礼,可以穿很古也很传统的那种华丽汉服婚服,至于宾客们也可自行选择穿华丽礼服汉服,也可以穿改良汉服参加。至于庆祝我国的民间传统节庆,同样可以穿传统型或改良汉服庆祝活动,没有统一规定的,只有一点,穿汉服是自己乐意的就好!
汉服之所以叫汉服,顾名思义就是汉族人民的标志***饰,而不是指某个朝代的特定服饰,汉族人民自清代往上的历朝历代,都有自己的民族特定服饰,虽历经更朝换代,服饰亦不断改良,但汉族服饰的主要元素几乎雷打不动的保留下来延绵至今,即使是被恶意剃发易服的清代,那康熙和乾隆皇帝不是也挡不住汉服的巨大魅力,偷偷在后宫穿我们的汉族服饰,研究学习我们的汉文化?而生而为汉族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拒绝穿自己的民族服饰?或者坚决***的人,你又有什么资格去嘲笑别人穿自己的民族服饰?
我再强调一下,针对某些反对穿汉服的可笑理由,比如讲不方便劳作(拜托没人让你穿宽袍大袖的汉服礼服去耕田搬砖,汉服古代也是有简装的短褐的),力推汉服的除了商家,大部分是因为热爱自己民族服饰的人,我们主张在庆典活动特殊场合穿比较隆重的汉服,平时可以穿简装的改良汉服或现代服饰,之所以强调在庆典或民间重要节庆穿汉服,那是因为汉族服饰是汉文化的重要部分,也可以讲是我们汉族人民的根源之一,重拾自己的民族根源并将之继续传承,永远不忘本,这才该是我们支持和推广汉服的最根本初衷!
当下汉服之定义何其混乱,与之协调一体的礼仪讲究、举止规范、颜色隐喻,更有无尽繁文缛节,并非一句“汉代服饰”那般浅显幼稚。当下汉服之普及又何其错乱,汉代距今两千余载,其间历朝历代服饰各异,尤其清末民初西风东渐,工业文明尚未普及,农耕文明卷土重来,又教天下仁人志士情何以堪?“汉服运动”的鼓吹者,其思想非但浅薄,其推广益显荒唐。痴迷于表面形式,更彰显了无知幼稚。没错,日本、韩国、印度的首脑逢年过节都爱身着传统服饰,可谁又能说,中国的领导人就没有民族意识?重内容,轻形式,何以恁难!
我对汉服的认识,最初来源于家里贴的神仙画像、小时候的连环画儿、小人儿书、面人儿、家里供奉的各路神仙、村里每逢有钱人家建新屋,就搭上高高的戏台子,从早到晚,一连唱上两个月,每天不带重样儿的,全村人都可以免费去看戏,每天都很热闹,有手艺的村里人会顺便卖糖葫芦,做糖画儿。小时候家里穷,最初是没有电视机的,整个村里,只有祖堂里有个黑白电视里,全村人扎堆一起看,根本轮不到我凑近过去。
5岁的时候,每天都要去上学,有一段时间,正缝花旦青衣上台,我只能远远的看着,背着书包去上学,一去三回头,万分不舍。放学之后,为了近距离看美女,好几次都一个人爬后台里去找花旦美女,甚至爬到前台去找,可惜那几次当天都没有花旦,美女没看到,倒是被官老爷的大胡子和武生的高底儿鞋给惊呆啦。
小时候最遗憾的一件事之一,就是错过了看美人儿。
我的审美观受那段童年影响了很多年,一直都觉得,穿着汉服好看的女人,才是美人儿,比如说,动画片儿里的葫芦娃、哪吒,好看。古装剧里的刘晓庆、赵雅芝、黎姿、李嘉欣,好看。
汉服之美,毛孩子、大肚子糙毛汉子、颤巍巍的老人、各种身材姿色的女人……都能穿着好看。
西式衣服,形体必须是固定的模子,永远都是人去将就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