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女性服装的变迁?
服装,从最初的保暖、减少伤害的实用作用,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文明的象征,转向了表现审美和身份地位的作用。在原始社会时,衣服是男女通用的,都是把毛皮披在身上,类似现在的无袖裙子,或者系于下腹。夏商周时期,女性的衣服有了巨大的进步,一般是上衣下裳,或者是襦裤深衣下裳配套。周朝时,讲究冠服制度,此时的衣服穿着已经有等级意识了,如贵族用丝、颜色多艳丽等等。到了春秋战国,上衣下裳连为一体,称作“深衣”。这成为了汉服的基本款。左面衣襟前后片缝合,后面衣襟加长成三角形,绕身在背后系扎。当然,不同的国家也不同的流行色彩和独特的样式。秦朝时,基本沿袭深衣的基本样式。
汉朝时,女性服饰样式增多。上衣下裳样式,下裳出现了“裙”的形状,之前多是两块分开的布。深衣也有了曲裾深衣和直裾深衣之分。直裾深衣相对直线条,更加简洁宽松,衣裾在身前。曲裾深衣比较贴身、紧窄,衣裾在身侧或侧后方,衣襟的缠绕层数增加。出现了新的衣服款式:襦裙和袍。襦裙是短上衣加长裙组成。袍是上下连裁的样式。汉朝的服饰对后世影响深远,是后世许多款式的基本样式。而汉朝的服饰,受大一统的形势影响,有庄严气质,也有民族交融的印记。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治动荡,人们在惶恐不安中崇尚清谈和玄学。这一特点体现在服饰上,就是袖子越来越宽大,给人以飘逸之感。但仍以褥、衫、裙为基本样式。
隋唐时期,随着盛世气象的出现,妇女的服饰可谓造型雍容、富丽堂皇、华贵大方。主要类型有:衫、裙、帔、短袖半臂衫。典型的着装就是袒胸、裸臂、披纱、大袖、长裙。还有一个特别的现象就是女子着男装或是穿胡服。衣料和花纹也有波斯或是其他国家的特色。这无一不显示着***强盛的国力。宋朝时,因为程朱理学的兴起,对礼教的崇拜,使得对女性的束缚加深。不再像唐朝时有袒胸、裸臂等大胆的行为,多穿窄袖短衣和长裙,通常再配一件对襟背心。且缠足的陋习兴起,长裙开始不及地,以便露足。当然,因为多个***存在,女真族、党项族的民族服饰也有流传。元朝的女***饰,非常有民族特色。戴着一顶搞搞的帽子,穿袍子,贵族的裙子很长且颜色鲜艳,平民稍短多黑色。
明朝又恢复汉族服饰。妇女的穿着有:对襟宽袖大袍、竖领襦衫、高领衣、袖褙子、半臂、云肩、襟袍、短袖衫、长裙、腰裙等。一般款式就是上襦下裙,但变化很多,且用料富贵。当时女性还有“凤冠霞帔”的礼服样式,更加的精美华丽。此时达到了我国古代女***装顶峰,服饰华丽,样式多边,细节规定,多有讲究。清代为我国的女***饰注入了新鲜血液——旗装。满族的女子主要装扮,窄而瘦长,外有坎肩,内配裙或裤。汉族女子多袭明朝款式,乾隆之后,衣服越来越肥,袖口日宽。明清时期,女***饰从衣服的花纹到衣服的配饰,再到衣服的样式,讲究到了极致。进入近代以来,女性的服饰又出现了旗袍和民国学生服,丰富了女性的衣柜。数千年来,女性的服饰在不同的时代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但仍保留了许多传统文化的特点,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颗明星,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唐代女子服饰有怎样的特点?
说一点我了解的,由汉代到魏晋,女***饰的风格明显由端庄大气向着飘逸的风格转变,发饰也由单一朝着高耸复杂的盘发方向发展,南北朝和隋唐显然也是延续这个发展方向。高嵩如云的盘发,和愈发轻薄飘逸的服饰,襦裙替代了厚重的深衣。还有一种说法是这是由当时的太阳[_a***_]周期,气候变暖导致的。
古代女子内衣是什么样子的?
一件小小的内衣,既可掩起中国古代女子的千般风情,万种妩媚,亦可内衣外穿,袒胸露背,露出千般妖娆,万种媚丽。古代女子内衣里的秘密,既收敛亦张扬,是道很是神秘的风景。古代女子内衣:宋代抹胸古代女子内衣:汉代抱腹、心衣有可考的穿内衣的历史可以上溯到汉朝。那时的称谓是“亵衣”。“亵”意为“轻簿、不庄重”,因此即使洗干净了搁在那里也不能让人看见,否则是很失体统的。尤其是女性内衣,洗涤后绝对不能晾晒在外人可能经过的地方。大凡书中描写某女在人前露出内衣,那一定非良家女子。《红楼梦》中的尤三姐在与贾珍、贾琏饮酒时,“松挽着头发,大红袄子半掩半开,露着葱绿抹胸,一痕雪脯。底下绿裤红鞋,一对金莲或翘或并,没半刻斯文,两个坠子却似打秋千一般”。一个在中国古人眼中坏女人的形象跃然纸上。内衣在中国历史上各个时代有不同的称谓:汉朝内衣称为“抱腹”、“心衣”,魏晋称为“两当”,唐代称为“诃子”,宋代称为“抹胸”,元代称为“合欢襟”,明朝称为“主腰”,清朝称为“肚兜”,再后来就到了近代,则是我们至今仍可见到的“小马甲”了。